[發(fā)明專利]一種以超純磁鐵精礦為原料制備永磁鐵氧體的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1061878.2 | 申請日: | 2021-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981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徐斌;姜濤;周玉娟;楊永斌;李騫;鐘壽國;陳羽峰;吳金甜;李光輝;郭宇峰;范曉慧;黃柱成;張元波;彭志偉;甘敏;易凌云;楊凌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35/40 | 分類號: | C04B35/40;H01F1/11;H01F41/00;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長沙朕揚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魏龍霞 |
| 地址: | 410083 ***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磁鐵 精礦 原料 制備 永磁 鐵氧體 方法 | ||
一種以超純磁鐵精礦為原料制備永磁鐵氧體的方法:將超純磁鐵精礦烘干并徹底預氧化,然后進行細磨處理;稱取細磨后的超純磁鐵精礦、碳酸鍶、氧化鑭、氧化鈷和碳酸鈣進行一次配料,將配制的物料進行濕法球磨,然后進入回轉窯中制粒、預燒;將預燒后的物料粉碎,再加入碳酸鈣、二氧化硅、硼酸、三氧化二鋁、分散劑,濕磨混勻;然后將漿料濾水、充磁壓制成型、燒結、磨削加工,得到永磁鐵氧體。本發(fā)明以超純磁鐵精礦為制備鐵氧體材料的原料,該超純磁鐵精礦經(jīng)充分氧化后純度高于一般鐵紅料,且不含對鐵氧體材料有負面影響的錳及氯雜質,有利于配料準確,從而保證鐵氧體產(chǎn)品性能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永磁鐵氧體材料制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以超純磁鐵精礦為原料制備永磁鐵氧體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永磁鐵氧體材料是一類重要的基礎功能材料,憑借其原料來源廣、價格低廉和優(yōu)異的磁性能等優(yōu)勢在磁性材料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永磁鐵氧體材料廣泛應用于家電電器、汽車電機及相關電子器件行業(yè),隨著永磁鐵氧體材料在新能源、電動汽車、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新興領域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應用市場對永磁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性能永磁鐵氧體材料更是供不應求。
為滿足市場需求,繼日本TDK公司推出了FB9、FB12及14系列高性能永磁鐵氧體產(chǎn)品后,國內(nèi)各廠家紛紛從一、二次配料配方及生產(chǎn)工藝等方面探索提高永磁鐵氧體磁性能的途徑。通過調整材料成分的方法來提高鐵氧體磁性能,當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采用La-Co離子的聯(lián)合替代。在早期的研究中,研究者以鐵紅為原料,采用La3+取代部分Sr2+,用Co2+替代部分的Fe3+,最終形成具有Sr1-xLaxFe12-yCoyO19結構的Sr-La-Co鐵氧體。近幾年,人們又通過采用Ca2+取代部分Sr2+,并進一步提高La3+與Co2+的替代量,使材料的性能得到進一步提高。然而,隨著環(huán)保政策的進一步嚴格和規(guī)范,傳統(tǒng)制備鐵紅的Ruthner法由于脫硅產(chǎn)生的廢渣及生產(chǎn)過程中的廢氣等對環(huán)境造成影響,逐漸被流化床法取代,鐵紅的生產(chǎn)效率大為降低。此外,由于鋼鐵行業(yè)副產(chǎn)物-鐵紅被定義為固廢,國家嚴格把關進口鐵紅(洋垃圾)的輸入量,鐵紅價格持續(xù)上漲且供不應求。
而且,傳統(tǒng)的以高純磁鐵精礦(TFe71.5%)為原料制備永磁鐵氧體的工藝,如圖1所示,需要經(jīng)過強混、造球、鏈痹機干燥以及預氧化操作,工藝流程相當復雜。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以上背景技術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以超純磁鐵精礦為原料制備永磁鐵氧體的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以超純磁鐵精礦為原料制備永磁鐵氧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化學式Sr1-x-yCayLaxFeB-AxCoAxO19,稱取超純磁鐵精礦、碳酸鍶、氧化鑭、氧化鈷和碳酸鈣進行一次配料,其中,0.2x0.4,0.25y0.45,0.2A0.8,11.2B11.8;
(2)將步驟(1)配制的物料進行濕法球磨,然后進入回轉窯中制粒、預燒;
(3)將步驟(2)預燒后的物料粉碎,再加入碳酸鈣、二氧化硅、硼酸、三氧化二鋁、分散劑,濕磨混勻;
(4)將步驟(3)后的漿料濾水、充磁壓制成型、燒結、磨削加工,得到永磁鐵氧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南大學,未經(jīng)中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6187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薄壁球殼類微小構件二次裝夾工藝方法
- 下一篇:彈性線束結構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