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全自動轉盤式鎖螺絲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036407.6 | 申請日: | 2021-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326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03 | 
| 發明(設計)人: | 梁耀桂;王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普雷思訊自動化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9/06 | 分類號: | B23P19/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全自動 轉盤 螺絲 | ||
本發明涉及鎖螺絲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全自動轉盤式鎖螺絲機,包括自動鎖螺絲機,所述自動鎖螺絲機的底部轉動連接安裝座,所述安裝座的底部連接有鎖固嘴,所述鎖固嘴包括有安裝塊,所述安裝塊的一側轉動連接有調節嘴,所述安裝塊的另一側轉動連接有活動嘴,所述調節嘴與活動嘴相對面的中部開設有豎孔,所述調節嘴與活動嘴相對面的底部開設有放置槽。本發明由于錐形體的內徑從上往下依次減小,螺絲釘的釘頭會與錐形體的內壁接觸,錐形體會對螺絲釘進行支撐,避免螺絲釘出現掉落的情況,在錐形體磨損嚴重時,僅需要更換錐形體即可繼續使用,無需對鎖固嘴的整體更換,節約成本,提高了鎖固嘴的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鎖螺絲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全自動轉盤式鎖螺絲機。
背景技術
螺絲連接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可拆卸的固定連接,具有結構簡單、連接可靠、裝拆方便等優點,在機械產品以及家電產品等產品連接中螺絲連接是一種常見的手段。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轉盤式鎖螺絲機應運而生,轉盤式鎖螺絲機是用自動化機構代替人手完成螺絲的取、放、擰緊的自動化裝置,而在擰鎖螺絲時,螺絲受到旋轉力會發生松動,螺絲會從鎖螺絲機上掉落,不利于鎖螺絲工作的開展和進行,且會造成鎖固嘴磨損,降低鎖固嘴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全自動轉盤式鎖螺絲機,具備使用方便的優點,解決了在擰鎖螺絲時,螺絲受到旋轉力會發生松動,螺絲會從鎖螺絲機上掉落,不利于鎖螺絲工作的開展和進行,且會造成鎖固嘴磨損,降低鎖固嘴的使用壽命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全自動轉盤式鎖螺絲機,包括自動鎖螺絲機,所述自動鎖螺絲機的底部轉動連接安裝座,所述安裝座的底部連接有鎖固嘴。
所述鎖固嘴包括有安裝塊,所述安裝塊的一側轉動連接有調節嘴,所述安裝塊的另一側轉動連接有活動嘴,所述調節嘴與活動嘴相對面的中部開設有豎孔,所述調節嘴與活動嘴相對面的底部開設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內部嵌設有錐形體。
進一步地,所述錐形體為兩個半圓錐狀結構,所述錐形體的內徑從上往下依次減小。
進一步地,所述錐形體的頂部與豎孔的底部連通,所述錐形體的底部呈開口狀。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嘴內部的一側開設有送釘孔,所述送釘孔呈傾斜狀設置,所述送釘孔的底部與豎孔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塊與調節嘴和活動嘴之間的相對面均開設有復位槽,所述復位槽呈傾斜狀,所述復位槽內部的中部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槽的內底壁和內頂壁均固定連接有定位桿,所述復位彈簧套接在兩個定位桿的外表面,且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復位槽的內底壁和內頂壁。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嘴頂部的傾斜面上螺紋連接有送釘管,所述送釘管的底部與送釘孔連通,所述送釘管的頂部與送釘機的輸出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自動鎖螺絲機的背面連接有升降組件,所述升降組件用于自動鎖螺絲機的上下升降,所述升降組件的背面連接有橫移組件,所述橫移組件用于升降組件的左右移動,所述橫移組件連接在支架內部的頂部,所述支架的底部與自動上料組件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自動上料組件包括有側架,所述側架的數量為兩個,兩個側架對稱設置,兩個側架之間等距固定連接有固定板,兩個側架相對面的底部均固定連接有支撐框。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框頂部的中部開設有貫穿的條形槽,所述支撐框內部的兩側均設有固定板,兩個固定板之間轉動連接有滾輪,所述滾輪位于條形槽的內部,且滾輪的頂部高于支撐框的頂部。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全自動轉盤式鎖螺絲機,至少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普雷思訊自動化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未經普雷思訊自動化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3640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視頻監控的運動目標檢測和識別方法
- 下一篇:深水漁稻共生養殖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