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熒光微米探針檢測槲皮素的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036167.X | 申請日: | 2021-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360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樂;蘇稀琪;瞿祎;羅芳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G79/025 | 分類號: | C08G79/025;C09K11/06;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一新 |
| 地址: | 20162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熒光 微米 探針 檢測 槲皮素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熒光微米探針檢測槲皮素的方法和應用,以姜黃素為靶標、六氯環三磷腈為連接基團形成聚環三磷腈共姜黃素熒光微球,基于熒光微球與鋁離子絡合形成熒光微米探針,通過槲皮素與金屬離子良好的配位能力,與熒光微米探針中鋁離子結合釋放熒光信號使體系熒光增強,實現對槲皮素的快速檢測。本發明的熒光微米探針為聚磷腈超支化微米級熒光微米探針,通過構建“姜黃素?金屬離子?槲皮素”微米級反應器提高復雜背景干擾下的熒光信號穩定性和傳感性能,對槲皮素小分子的最低檢測限為2.32×10?8mol/L,并實現1min內的快速響應,靈敏性高、抗干擾能力強、識別快速且檢測結果準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槲皮素檢測技術,特別是一種熒光微米探針檢測槲皮素的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3′,3,4′,5,7–五羥基黃酮),廣泛存在于諸多中草藥和日常食品中,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腫瘤、抗癌癥等作用。研究證明富含黃酮類的食品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活性,通過增強多種酶的活性有益于人體細胞如抗炎、抗氧化、保肝、抗腫瘤和抗菌作用,還與降低某些癌癥風險有關,檢測槲皮素有利于評價食品化學中的營養質量和藥理學中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
現有技術中,檢測槲皮素的方法有很多,如分光光度法、紫外吸收法、高效液相色譜和電化學方法等,熒光方法由于其快速簡便的優點也受到關注,熒光探針可以通過制備價廉的試劑盒實現在復雜背景下的視覺識別,可用于槲皮素快速檢測分析。近年來,出現基于小分子、納米材料和聚合物等熒光探針可以實現對槲皮素的熒光檢測。但是,大多數熒光探針響應時間慢和靈敏度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熒光微米探針。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熒光微米探針在檢測槲皮素中的應用,響應時間快且靈敏度高。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熒光微球,以姜黃素(Cur)為靶標、六氯環三磷腈(HCCP)為連接基團,通過兩者共聚合形成聚環三磷腈共姜黃素(PC)熒光微球。
優選地,所述熒光微球的粒徑為0.5–2μm。
上述熒光微球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六氯環三磷腈與姜黃素按照摩爾比為1:1.5–5溶于有機溶劑;
(2)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三乙胺,且六氯環三磷腈與三乙胺的摩爾比為1:50–150,進行反應4–12小時,反應結束后經離心、過濾或抽濾收集沉淀,依次水洗和乙醇洗滌,干燥;
所述有機溶劑選自乙腈、甲苯、四氫呋喃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組合。
優選地,所述有機溶劑為乙腈。
優選地,步驟(1)中,六氯環三磷腈與姜黃素的摩爾比為1:2–4。
更優選地,步驟(1)中,六氯環三磷腈與姜黃素的摩爾比為1:3。
優選地,步驟(2)中,六氯環三磷腈與三乙胺的摩爾比為1:80–100。
更優選地,步驟(2)中,六氯環三磷腈與三乙胺的摩爾比為1:90。
一種熒光微米探針,含有質量比為1:1–2的上述熒光微球與鋁離子,通過上述熒光微球溶解于乙醇溶液后與鋁鹽溶液混合得到。
優選地,所述熒光微米探針中熒光微球與鋁離子的質量比為1:1.7。
一種用于檢測槲皮素的試紙條,含有質量比為1:1–2的上述熒光微球與鋁離子,其制備方法為:通過上述熒光微球溶解于乙醇溶液后與鋁鹽溶液混合,混合體系用乙醇稀釋至所述熒光微球和鋁離子的總量為2–10mg/mL,將空白試紙條在其中浸泡5–20分鐘,取出干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未經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3616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