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功率平衡的主動懸掛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1025477.1 | 申請日: | 2021-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033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7 |
| 發明(設計)人: | 吳維;羅俊林;苑士華;韋春輝;陳思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11/42 | 分類號: | G05B11/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詢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方亞兵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功率 平衡 主動 懸掛 控制 方法 | ||
1.一種基于功率平衡的主動懸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計算車輛的主運動功率PM、伴隨運動功率PA;
其中,所述伴隨運動功率PA包括車體垂向運動功率、車體俯仰運動功率和車體側傾運動功率;
S2、將所述主運動功率PM、伴隨運動功率PA輸入到整個系統主運動方向的動態功率平衡方程,得到輸入整個系統伴隨運動的動態功率PA(t);
S3、基于所述伴隨運動方向的動態功率PA(t),選取不同的車體垂向速度目標值進行計算,分別得到伴隨運動功率損耗和作動器功率PE;
S4、根據所述作動器功率PE限制以及車體垂向速度目標值vz限制對目標控制強度進行修正,最后采用PID控制器,根據所述車體垂向速度目標值vz與實際值的偏差,得到主動懸掛的目標控制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功率平衡的主動懸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主運動方向的動態功率平衡方程為:
其中,Mc為車體質量;Zc為車體垂向位移;FZi為車體與負重輪之間的垂向作用力;g為重力加速度;FTri為履帶工作段拉力;FTfi為履帶張緊段拉力;γr為履帶工作段與地面之間的夾角;γf為履帶張緊段與地面之間的夾角;為車體俯仰角度;Xc為車體縱向位移;Fxi為車體與負重輪之間的縱向作用力。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功率平衡的主動懸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計算所述伴隨運動的動態功率PA(t)的方法為:
其中,FTri為履帶工作段拉力,FTfi為履帶張緊段拉力,γr為履帶工作段與地面之間的夾角,γf為履帶張緊段與地面之間的夾角,為車體俯仰角度,Zc為車體垂向位移,L為主動輪、誘導輪與履帶接觸點距車體質心之間縱向距離,H為主動輪、誘導輪與履帶接觸點距車體質心之間垂向距離,zi為第i個負重輪的垂向位移,δ為車體側傾角,bsi為左右兩側負重輪輪心與車體質心間的橫向距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功率平衡的主動懸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作動器功率PE計算如下式:
其中,Fu—作動器輸出力;—等效車體部分垂向速度;—等效負重輪垂向速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功率平衡的主動懸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垂向速度目標值vz的取值范圍為[vmin:delta_v:vmax];當車體垂向速度絕對值大于所述垂向速度目標值vz時,通過所述作動器輸出作動力進行主動調控,其他情況下所述作動器處于關閉狀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功率平衡的主動懸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對目標控制強度進行修正的方法為:
當作所述作動器功率PE大于所述伴隨運動功率PA時,減小作動器功率,增大所述車體垂向速度目標值vz;
當所述作動器功率PE小于所述伴隨運動功率PA時,則增大所述作動器功率PE,減小所述車體垂向速度目標值vz;
當所述作動器功率PE與所述伴隨運動功率PA相等時,此時對應的控制強度,即車體垂向速度目標值vz,作為主動懸架控制時的目標控制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理工大學,未經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2547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