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粉塵螨微衛星標記、其引物及應用和引物的獲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013054.8 | 申請日: | 2021-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178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1 |
| 發明(設計)人: | 孫恩濤;劉藝;方惟希;李詠琪;王慧慧;李夢楠;王鐸;黃慶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皖南醫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Q1/6888 | 分類號: | C12Q1/6888;C12Q1/6811;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華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闊雷 |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粉塵 衛星 標記 引物 應用 獲取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粉塵螨微衛星標記,所述微衛星標記選自Df01、Df02、Df03、Df04、Df05、Df06、Df07、Df08、Df09、Df10、Df11和Df12中的至少一種,Df01至Df12依次為SEQ ID NO.01至所述Df12的DNA序列或其互補序列,其微衛星重復基元依次為(CTG)5?8、(ATG)5?7、(ATC)9?12、(GTT)6?7、(ATC)6?8、(TG)6?9、(ATG)5?9、(GT)7?10、(ATG)4?5、(CAA)5?7、(TTG)6?9和(CA)7?8。本發明提供的微衛星標記及其引物具有PCR擴增穩定、多態性高等特點,可用該引物進行粉塵螨的遺傳多樣性以及遺傳結構分析,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分子生物學DNA標記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粉塵螨微衛星標記、其引物及應用和引物的獲取方法。
背景技術
粉塵螨,屬無氣門股、麥食螨科,生境廣泛,常孳生于房舍灰塵、空調隔塵網、面粉、餅干粉、動物飼料、中藥材和廢棉花等。國內主要分布于中國南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粉塵螨普遍存在于人類居住和工作的室內環境中,其排泄物、代謝物、蛻下的皮殼及死亡螨體是強烈的變應原,可引起螨性變態反應性疾病、螨性皮炎以及人體內螨病等。
目前,針對粉塵螨變應原引起的螨類過敏性疾病尚無特效藥物,有效控制環境中的塵螨數量,對預防和治療過敏性疾病有積極作用。而研究粉塵螨種群遺傳學,可為制定粉塵螨的防制策略提供數據支持。目前,有關粉塵螨種群遺傳學的研究較少,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分子標記。
微衛星分子標記(又稱簡單重復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廣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組,由2~6個核苷酸的串聯重復片段構成,其中動物體中以雙核苷酸(CA/GT)n最為常見。相對于其他分子標記,微衛星分子標記具有數量多,多態性高,穩定性、重復性好,遺傳共顯性等優點,是近年來廣泛應用的分子標記之一。
因此,研究多態性的微衛星標記可快速、準確地進行粉塵螨種群遺傳多態性和遺傳分化的研究,為制定粉塵螨的防制策略提供數據支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粉塵螨微衛星標記、其引物及應用和引物的獲取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具體提供下述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粉塵螨微衛星標記,所述微衛星標記選自Df01、Df02、Df03、Df04、Df05、Df06、Df07、Df08、Df09、Df10、Df11和Df12中的至少一種;其中,
所述Df01為SEQ ID NO.01所示的DNA序列或其互補序列,其微衛星重復基元為(CTG)5-8;
所述Df02為SEQ ID NO.02所示的DNA序列或其互補序列,其微衛星重復基元為(ATG)5-7;
所述Df03為SEQ ID NO.03所示的DNA序列或其互補序列,其微衛星重復基元為(ATC)9-12;
所述Df04為SEQ ID NO.04所示的DNA序列或其互補序列,其微衛星重復基元為(GTT)6-7;
所述Df05為SEQ ID NO.05所示的DNA序列或其互補序列,其微衛星重復基元為(ATC)6-8;
所述Df06為SEQ ID NO.06所示的DNA序列或其互補序列,其微衛星重復基元為(TG)6-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皖南醫學院,未經皖南醫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1305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