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基于BIM與AI的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系統(tǒng)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1010018.6 | 申請日: | 2021-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884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侯振國;何海英;張中善;李佳男;楊偉濤;徐紅杰;陰棟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七局總承包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Q10/10;G06Q50/08;G06K9/00;G08B13/196 |
| 代理公司: | 鄭州博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榮永輝 |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bim ai 施工現場 安全管理 系統(tǒng) | ||
本發(fā)明公開了基于BIM與AI的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系統(tǒng),包括基礎層、存儲層、分析層、應用層;所述基礎層為存儲層提供基礎數據信息,存儲層存儲基礎層的數據信息,分析層調用存儲層的數據信息并進行分析,并將分析處理結果傳輸至應用層,應用層對分析層的分析處理結果進行分類展示;首先構建施工現場BIM模型,并對施工現場BIM模型進行模型輕量化以減小模型網絡傳輸壓力,其次結合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采集的視頻監(jiān)控圖像,基于TensorRF深度學習平臺,對圖像進行處理分析,發(fā)現施工現場存在的安全風險,生成安全預警信息,有效的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BIM與AI結合不充分、沒有實現可度量的安全預警模型、BIM模型的網絡傳輸占用帶寬資源多、傳輸速度慢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是涉及基于BIM與AI的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在我國城市化的發(fā)展進程中,建筑行業(yè)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由于建筑行業(yè)的特點,在建筑的安全生命周期,特別是現場施工環(huán)節(jié)中極易發(fā)生安全事故,危及施工人員生命健康安全。
現有技術中針對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通過施工現場的BIM模型,應用AI圖像識別算法,實現對施工現場隱患的識別與預判,針對BIM與AI在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方面的應用,對已有的文獻進行檢索、比較和分析后,篩選出如下具有代表性的現有技術信息:
方案一(作者:Limao zhang、Xianguo WU等,起止頁碼529-539,公布日期2016年4月27日)公開了Bim-Based Risk Identification System in tunnel construction,提出了基于BIM的施工安全風險識別系統(tǒng),包括BIM模型提取、基礎知識庫及風險識別三個子系統(tǒng);
方案二(作者:Antoine J.-P. Tixier、Matthew R. Hallowell、BalajiRajagopalan等,起止頁碼39-54,建筑自動化、2017年、74期)公開了Construction SafetyClash Detection: Identifying Safety Incompatibilities among FundamentalAttributes using Data Mining,針對施工安全風險識別,提出了基于數據挖掘的方法,通過分析安全事故的共同特征,找出識別安全風險的一般方法;
方案三(作者:施慶偉、龐永師、蔣雨含,起止頁碼83-89,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6年、033卷、002期)公開了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和BIM的建筑施工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模型仿真,通過仿真分析施工過程存在的安全風險;
方案四(作者:尚超,文章編號:1001-6945(2021)02-139-02)公開了5G與AI技術助力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數字化轉型,實現了基于視覺識別的智能安防系統(tǒng)應用。
現有技術中針對BIM與AI在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方面的應用,并沒有將BIM與AI進行充分的結合,只是將BIM與AI在某一方面進行了研究,難以充分發(fā)揮BIM與AI的技術優(yōu)勢,并且沒有實現可度量的安全預警模型(安全預警模型是對安全風險進行定位和判斷的基礎),且隨著BIM模型體量的增大,現有技術中BIM模型的網絡傳輸占用帶寬資源多、傳輸速度慢。
所述BIM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所述AI指的是人工智能。
因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新的方案來解決此問題。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BIM與AI的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系統(tǒng),有效的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BIM與AI結合不充分、沒有實現可度量的安全預警模型、BIM模型的網絡傳輸占用帶寬資源多、傳輸速度慢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七局總承包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七局總承包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1001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