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邊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裝置及邊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96822.X | 申請日: | 2021-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378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16 |
| 發明(設計)人: | 鮑海凌;曹國強;張松軍;盧亞軍;林君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20 | 分類號: | E02D17/20;E02B3/12;E02D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欣欣 |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框架 模板 加固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邊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裝置及邊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該加固裝置包括:兩個L型支撐桿、兩個側邊固定撐、兩個側邊可調撐和至少一個頂部可調撐;其中,兩個L型支撐桿的第一支撐部之間位置可調地相連接;兩個側邊固定撐分別設置在兩個L型支撐桿的第二支撐部上;調節桿與第二支撐部沿第二支撐部的長度方向位置可調地相連接,并且,側邊可調撐與調節桿位置可調地相連接;各頂部可調撐位置可調地設置在第一支撐部上。本發明形成整個加固系統,無需較大作業面和斜撐在土體上達到梁模加固穩定性,支撐造型簡易,拼裝安拆簡單方便,可周轉使用且可重復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邊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裝置及邊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近些年我國公路、水利的快速發展,道路山體邊坡及河道坡體的加固工藝已不斷完善起來。邊坡預應力錨索框架梁防護形式為合理有效的邊坡加固措施,提供穩固的加固支撐,便于施工,與生態環境景觀協調性好。傳統加固支撐方式需要對梁側模進行斜向支撐,支撐落腳點在邊坡土體上,并用鋼筋打入土壤定住,該加固方式需要較大的作業面,使得邊坡框格梁兩側土體二次人工挖除,支撐落腳點加固要求高,澆筑混凝土時易造成斜撐滑移或懸空,使得框架梁脹模,后期修補混凝土會嚴重影響外觀質量。
目前,提高梁模加固穩定性往往需要對拉螺栓進行夾緊固定,而對拉螺栓只能一次使用,并且外露混凝土表面的螺桿需割除,浪費材料和人工。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邊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裝置及邊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旨在解決現有框架梁通過對拉螺栓進行夾緊固定不可重復使用且需后期切割的問題。
一方面,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邊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裝置,該加固裝置包括:兩個L型支撐桿、兩個側邊固定撐、兩個側邊可調撐和至少一個頂部可調撐;其中,兩個所述L型支撐桿相對設置形成倒U型結構,并且,兩個所述L型支撐桿的第一支撐部之間位置可調地相連接,用于調節兩個所述L型支撐桿的第二支撐部之間的間距,以調節所述倒U型結構的寬度,使其與所述邊坡框架梁模板兩側的木方相適配;兩個所述側邊固定撐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L型支撐桿的第二支撐部上,并且,兩個所述側邊固定撐相對設置,用于卡設在所述邊坡框架梁模板兩側上方的上木方上;兩個所述側邊可調撐上均設有調節桿,所述調節桿與所述第二支撐部沿所述第二支撐部的長度方向位置可調地相連接,并且,所述側邊可調撐與所述調節桿沿所述倒U型結構的寬度方向位置可調地相連接,用于抵壓接觸在邊坡框架梁模板兩側下方的下木方上;各所述頂部可調撐均沿所述倒U型結構的深度方向位置可調地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部上,用于頂壓接觸在所述邊坡框架梁模板頂部的頂木方上。
進一步地,上述邊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裝置,所述調節桿沿其長度方向設有第一滑動槽,并且,所述第二支撐部的底部可拆卸地連接有第一滑動鎖止件,其可滑動地穿設于所述第一滑動槽,用于調節所述調節桿固定至所述第二支撐部上的位置,并在調節到位時鎖止所述調節桿和所述第二支撐部。
進一步地,上述邊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裝置,所述第一滑動鎖止件為螺栓螺母組件,其固定螺母設置在所述第二支撐部背向所述調節桿的側壁上,用于配合螺栓緊固所述調節桿和所述第二支撐部。
進一步地,上述邊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裝置,所述第一支撐部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支撐部呈夾角設置的第一套管,所述頂部可調撐穿設于所述第一套管,并且,所述頂部可調撐與所述第一套管螺紋連接;和/或,所述調節桿上設有與所述調節桿呈夾角設置的第二套管,所述側邊可調撐穿設于所述第二套管,并且,所述側邊可調撐與所述第二套管螺紋連接。
進一步地,上述邊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裝置,所述頂部可調撐設置在所述倒U型結構內的第一端設有第一頂壓板,用于頂壓接觸在頂木方的頂壁上;和/或,所述側邊可調撐設置在所述倒U型結構內的第一端設有第二頂壓板,用于頂壓接觸在下木方的側壁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9682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