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循環水養殖水處理系統及其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93260.3 | 申請日: | 2021-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832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何斐;李維新;杭小帥;解宇峰;劉愛萍;晁建穎;莊巍 | 申請(專利權)人: |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9/08 | 分類號: | C02F9/08;A01K63/04;C02F1/32;C02F7/00;C02F103/20;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8 | 代理人: | 何春蘭;嚴勇剛 |
| 地址: | 21004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養殖 水處理 系統 及其 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循環水養殖水處理系統及其處理方法,養殖水調節池從養殖水池內抽水,在養殖水調節池內調節,并初級沉淀;養殖水調節池的出水管向殘渣過濾網上排水,所述的接水槽內的養殖水通過水泵和管道導入到光催化處理裝置中,光催化處理裝置處理過的養殖水進入曝氣池中進行曝氣處理;曝氣處理后的水溢流到過濾桶,經過多層過濾層過濾;過濾后的凈水進入到出水槽,通過循環水泵提升到養殖水池中循環使用。本發明提供的將養殖池與過濾裝置、催化處理裝置、生化處理裝置構成一個循環系統使得養殖池內的污水能夠進入到深度處理凈化后返回養殖池繼續使用,節約了水資源,也避免了養殖池污水的污染排放。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循環水養殖水處理系統及其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水產養殖通常采用養殖池進行,而水產養殖池一般都是獨立的封閉的,從而導致池內的水無法進行有效循環,并且養殖池中殘留大量飼料、糞便和藥物,這種環境下進行養殖,會造成池內的水嚴重受到污染,時間一長甚至造成池內魚類的死亡,給養殖帶來極大的損失。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循環水養殖水處理系統及其處理方法,解決水產養殖池內的養殖水無法進行循環而導致污物無法排出的問題。
具體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循環水養殖水處理系統,包括養殖水調節池,所述的養殖水調節池的進水口設在頂部,并且進水口與養殖水池的排水管道連接,調節池的頂部設出水口,出水口設有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的出水端口下方設有殘渣過濾網,所述的殘渣過濾網下方設有接水槽和殘渣收集槽,所述的殘渣過濾網上過濾過的養殖水落入到接水槽中,過濾截留的殘渣落入殘渣收集槽中;所述的接水槽通過水泵和管道與光催化處理裝置的進水管連接,所述的光催化處理裝置的出水管與曝氣池的進水口連接,所述的曝氣池的進水口位于曝氣池的中部,曝氣池底部設有污泥沉淀分離漏斗,污泥沉淀分離漏斗上方設有曝氣管,所述的曝氣管水平布置,曝氣管上開設有多個曝氣孔,曝氣管與曝氣機連接,所述的曝氣池的溢流出水管位于曝氣池上部,所述的溢流出水管與過濾桶上方的進水管連接,所述的過濾桶內設有多層過濾層,過濾層底部設有出水通道,出水通道與出水槽的底部連通,所述的出水槽頂部設有凈水出水管,所述的凈水出水管通過循環水泵與養殖水池的給水管道連接。
優選的,所述的殘渣過濾網為環形過濾帶,還包括一對相互平行的滾輪,其中一個滾輪的軸與電機連接,電機驅動滾輪轉動,過濾網套在一對滾輪上,形成傳送帶的結構傳動過濾網,所述的過濾傳動網安裝在出水管的下方并位于接水槽和殘渣收集槽上方,過濾傳動網上表面的過濾網自接水槽向殘渣收集槽方向運動;出水管位于接水槽上方。
進一步的,所述的過濾傳動網傾斜安裝,位于接水槽上方的一端較低,位于殘渣收集槽上方的一端較高。
所述的過濾傳動網下表面的過濾網的上方設有吹氣口,并且所述的吹氣口截面為橢圓型,其長軸為20mm短軸為9mm,位于殘渣收集槽上方,吹氣口截面的長軸方向與過濾網傳動方向相同,將過濾網上殘渣吹落到殘渣收集槽內。
所述的光催化處理裝置包括外殼,外殼內垂直的設有多個紫外燈光源,相鄰的紫外燈光源之間設有垂直的光觸媒板,所述的光觸媒板包括多塊小板,多塊小板垂直設置,并且相互交錯安裝,相鄰的小板之間留有水流通道。
所述的過濾桶內的多層過濾層包括初級過濾層和次級過濾層,所述的初級過濾層為細沙,次級過濾層為碎石。
本發明還提供該循環水養殖水處理系統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養殖水調節池從養殖水池內抽水,在養殖水調節池內調節,并初級沉淀;
(2)養殖水調節池的出水管向殘渣過濾網上排水,殘渣過濾網上過濾過的養殖水落入到接水槽中,過濾截留的殘渣落入殘渣收集槽中;
(3)所述的接水槽內的養殖水通過水泵和管道導入到光催化處理裝置中,通過光催化氧化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未經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9326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