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土壤樣品和沉積物樣品中抗生素的快速高通量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91925.7 | 申請日: | 2021-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0252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呂敏;宋樂慧;陳令新;郭曉彤;丁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G01N30/06;G01N30/54;G01N30/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潘劍敏 |
| 地址: | 264003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土壤 樣品 沉積物 抗生素 快速 通量 檢測 方法 | ||
1.土壤樣品和沉積物樣品中抗生素的快速高通量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標準曲線繪制
以甲醇為溶劑,分別配制抗生素單標準溶液和不同質量濃度的抗生素混合標準溶液,以峰面積為縱坐標,以目標物的質量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步驟2、土壤樣品和沉積物樣品前處理
將土壤樣品或沉積物樣品先冷凍干燥,然后研磨過篩,之后準確稱取2g土壤樣品或沉積物樣品待用;
步驟3、萃取
向稱好的2g土壤樣品或沉積物樣品中加入20mL CS-乙腈提取液和100μL體積濃度為1%的乙酸溶液,超聲萃取30min;
步驟4、鹽析
向超聲萃取后的溶液中加入4g無水硫酸鎂和1g檸檬酸三鈉,進行鹽析離心分層,最后取上清液5mL至棕色玻璃瓶中;
步驟5、氮吹濃縮定容
將上清液氮吹近干后用適量甲醇溶解,經濾膜過濾后轉移至進樣瓶中,再次氮吹近干后加甲醇溶解定容至1ml,得到土壤樣品溶液或沉積物樣品溶液;
步驟6、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測定
利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測定目標物色譜峰面積;
步驟7、外標法定量
基于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出的目標物色譜峰面積,通過步驟1繪制出的標準曲線計算土壤樣品溶液或沉積物樣品溶液中抗生素的濃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樣品和沉積物樣品中抗生素的快速高通量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所述抗生素包括:金霉素、去甲金霉素、強力霉素、土霉素、四環素、磺胺氯吡嗪、磺胺嘧啶、磺胺間二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對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甲惡唑、甲氧芐啶、環丙沙星、洛美沙星、諾氟沙星、阿奇霉素、林可霉素、羅紅霉素、螺旋霉素、泰樂菌素、阿莫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和氯霉素,共計25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樣品和沉積物樣品中抗生素的快速高通量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土壤樣品和沉積物樣品研磨后過100目篩。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樣品和沉積物樣品中抗生素的快速高通量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所述CS-乙腈提取液是采用如下方法配制而成的:
(1)配制質量濃度為50%的硝酸鎂溶液和體積濃度為2.5%的氨水溶液,將二者按照體積比96:4混合,得到硝酸鎂-氨水混合液;
(2)取10.56g磷酸二氫鈉和0.82mL磷酸加水溶解并稀釋至1L,得到磷酸鹽溶液;取80.0g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溶解至1L磷酸鹽溶液中,得到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磷酸鹽混合液;將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磷酸鹽混合液與乙腈按照體積比1:1混合,得到乙腈混合液;
(3)將上述乙腈混合液與硝酸鎂-氨水混合液按照體積比3:1混合,得到CS-乙腈提取液。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樣品和沉積物樣品中抗生素的快速高通量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4中,鹽析離心分層的具體操作如下:
向超聲萃取后的溶液中加入無水硫酸鎂和檸檬酸三鈉后,立即強力振搖3min,再超聲10min,然后以5000r/min的轉速離心10min,最后取上清液。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樣品和沉積物樣品中抗生素的快速高通量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6中,高效液相色譜是在如下條件下進行的:
色譜柱為Waters-ACQUITY UPLC BEH C18,規格為100*2.1mm、1.7μm;柱溫為35℃;流動相A為含有0.01%甲酸的水溶液,流動相B為100%乙腈溶液;進樣體積為5μL,流動相流速為0.5mL/min;每個樣品檢測時間為15min,流動相洗脫程序見下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樣品和沉積物樣品中抗生素的快速高通量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6中,串聯質譜是在如下條件下進行的:
選擇電噴霧離子源,同時進行正離子模式和負離子模式掃描檢測;離子噴霧電壓:正離子模式5500V,負離子模式-4500V;氣簾氣壓力為40psi;噴霧氣壓力為55psi;輔助加熱氣壓力為55psi,25種抗生素的質譜檢測參數見下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91925.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