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寬窄融合調度通信方法、系統、裝置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91877.1 | 申請日: | 2021-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3860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建偉;賀京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晨訊物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10 | 分類號: | H04W4/10;H04W4/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圣霏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759 | 代理人: | 袁野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寬窄 融合 調度 通信 方法 系統 裝置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屬于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寬窄融合調度通信方法、系統、裝置及存儲介質。該方法包括:通過通信協議將寬帶終端和窄帶終端集群注冊到服務器,并向服務器加入音頻編碼的編解碼數據庫,服務器獲取窄帶終端集群的技術參數,所述技術參數包括每個窄帶終端所具有的通道帶寬、工作頻段、設備編號以及唯一的ID編碼,再根據獲取的窄帶終端集群的技術參數,建立與窄帶終端集群的映射關系表,最后,服務器獲取寬帶終端和/或窄帶終端發送的消息,根據消息格式判斷所接收的消息所屬類別進行調度。本發明提高互通實時性,實現各終端設備之間的跨越區域互通,大大降低成本,使各終端設備不在形成彼此分散的孤島,便于統一調度指揮。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寬窄融合調度通信方法、系統、裝置和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網絡科技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從窄帶技術跨越到4G LTE寬帶技術,使得人們不再滿足于普通的語音對講、短數據傳輸的窄帶需求,轉而追求帶寬要求更高的視頻對講、畫面傳輸等。但是,窄帶技術又是無法被取代的一項無線通訊技術。而且,窄帶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模擬對講機、數字對講機以及相關的基站中轉設備的調度方面,能夠高效完成對政府與公共安全、工商業等提供的應急通信、指揮調度和日常工作等。
以窄帶技術應用中的數字對講機為例。目前數字對講機通常利用DMR、PDT等制式。其中,DMR (數字移動無線通訊,Digital MobileRadio)、PDT(警用數字集群,PoliceDigital Trunking)。采用DMR、PDT等制式的數字對講機由于窄帶的帶寬限制,其網絡接入速度通常在56Kbps及其以下,導致其主要用于傳送低碼流的語音和小數據包的通信。因此,采用DMR、PDT等制式的窄帶技術主要解決無線通信設備作業時語音和信令的實時傳輸問題,無法傳輸視頻與圖像等大數據業務,這是目前窄帶技術應用中的限制調節之一。
也由于該類數字對講機所應用的窄帶通信技術與寬帶通信協議不同、頻率不通,導致該類數字對講機無法通過簡單的IP互聯達到融合通信的目的。其中,寬帶調度主要指基于運營商的蜂窩網絡2G/3G/4G/5G等制式的可以進行語音對講調度、視頻對講調度等寬帶應用。因此,基于寬帶技術的寬帶終端設備和窄終端設備帶在語音結構、通信協議、頻率上均不同且在語音通信過程中各自隔離,如同信息孤島,互間也是彼此獨立分散的,沒有達成真正意義上的一網覆蓋形式,業務數據也不能通暢互聯和統一調度指揮。
如何根據實際需求并結合實際情況,將寬帶和窄帶技術融合起來,最終達到=寬窄帶融合通信,為行業用戶提供滿足其實際需求的解決方案成為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寬窄帶通信時不同終端無法實現互聯互通,彼此獨立分散,無法融合并統一調度指揮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寬窄融合調度通信方法、系統、裝置和存儲介質,使用脈沖編碼調制通信的語音數據,實現寬窄帶語音實時互通,使用信令作為不同系統語音互通標志,在語音數據到來前提前知曉,提高互通實時性,將寬帶和窄帶技術融合起來,基于寬窄帶融合調度,實現各終端設備之間的跨越區域互通,大大降低成本,使各終端設備不在形成彼此分散的孤島,便于統一調度指揮。
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寬窄融合調度通信方法,該方法用于將窄帶終端和寬帶終端接入核心網,在服務器統一調度下實現融合通信以及互通;該寬窄融合調度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通過通信協議將寬帶終端和窄帶終端集群注冊到服務器,并向服務器加入音頻編碼的編解碼數據庫;
步驟二、服務器獲取窄帶終端集群的技術參數,所述技術參數包括每個窄帶終端所具有的通道帶寬、工作頻段、設備編號以及唯一的ID編碼;
步驟三、根據獲取的窄帶終端集群的技術參數,建立與窄帶終端集群的映射關系表;
步驟四、服務器獲取寬帶終端和/或窄帶終端發送的消息,根據消息格式判斷所接收的消息所屬類別進行調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晨訊物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晨訊物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9187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