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區塊鏈平臺智能合約接口調用權限和調用方身份控制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89670.0 | 申請日: | 2021-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614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07 |
| 發明(設計)人: | 陳嘉俊;臧鋮;張少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21/31 | 分類號: | G06F21/31;G06F21/62;G06F16/27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劉靜 |
| 地址: | 3112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區塊 平臺 智能 合約 接口 調用 權限 身份 控制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區塊鏈平臺智能合約接口調用權限和調用方身份控制方法及系統。首先智能合約調用方在區塊鏈平臺注冊賬戶信息,區塊鏈平臺將調用方賬戶信息登記上鏈,同時將其賬戶id與公鑰的對應關系登記上鏈。完成上鏈后,由管理員分配給該賬戶相對應的權限等級。智能合約擁有者在區塊鏈平臺上發布智能合約,為智能合約分配接口權限值。當智能合約調用方調用智能合約接口時,只有調用方權限等級大于或等于接口權限值時,才能通過接口調用權限驗證。完成接口調用權限驗證之后,智能合約還會驗證是否為調用方本人調用。兩項驗證均通過后方可正常調用智能合約接口服務。本發明技術方案能夠保證數據的安全性以及數據上鏈的規范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區塊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區塊鏈平臺智能合約接口調用權限和調用方身份控制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智能合約是一段部署在區塊鏈上的程序,以計算機指令的方式實現傳統合約的自動化處理。智能合約能夠對信息進行回應,可以接受和存儲信息,也可以向外發送信息。
一個智能合約實現了多個功能接口,包括信息登記,普通信息查詢,核心信息查詢等。如果將所有接口無差別對區塊鏈調用者開放,會導致無用信息上鏈,臟數據上鏈,甚至在信息查詢過程中出現重要信息泄漏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區塊鏈平臺智能合約接口調用權限和調用方身份控制方法及系統,以保證數據的安全性以及數據上鏈的規范性。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區塊鏈平臺智能合約接口調用權限和調用方身份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區塊鏈智能合約調用方需要在區塊鏈平臺注冊賬戶信息,區塊鏈平臺將調用方的賬戶信息登記上鏈,同時將調用方的賬戶id與公鑰的對應關系登記上鏈,保證賬戶id和其公鑰對應關系的唯一性;
(2)在完成信息上鏈后,區塊鏈平臺系統管理員為該智能合約調用方賬戶分配其對應的權限等級;
(3)智能合約擁有者在區塊鏈平臺上發布智能合約,為智能合約分配接口權限值,智能合約接口與對應接口權限值會登記上鏈,且接口權限值只有智能合約擁有者才可以修改;
(4)智能合約調用方在調用智能合約接口時,智能合約會校驗智能合約調用方權限等級和其調用的接口權限值,只有調用方權限等級大于或等于接口權限值時,才能通過接口調用權限驗證;
(5)完成智能合約接口調用權限驗證后,智能合約會進行調用方身份校驗,判斷調用方的id和公鑰是否匹配,通過身份校驗后,智能合約調用方才能正常調用智能合約接口服務。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中,所述智能合約調用方需要申請公私鑰,并將公鑰推送給區塊鏈平臺同id進行綁定,一經綁定,id同公鑰的對應關系無法修改;如果用相同的id或公鑰重復注冊賬戶,均會出現注冊失敗的情況;只有管理員才能調用id注銷功能,只有注銷后才能重新用該id進行注冊。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中,所述智能合約擁有者在發布智能合約時,為每一個智能合約接口分配接口權限值。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5)中,智能合約調用方身份校驗,會校驗傳入的id和公鑰的對應關系和上鏈的id和公鑰的對應關系是否一致,即使他人非法獲取公鑰和id中的任一種信息,也無法正常調用該接口。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區塊鏈平臺智能合約接口調用權限和調用方身份控制系統,包括如下模塊:
調用方注冊模塊:用于鏈智能合約調用方在區塊鏈平臺注冊賬戶信息,調用方的賬戶信息,以及調用方的賬戶id與公鑰的對應關系均登記上鏈;
調用方權限等級分配模塊:用于區塊鏈平臺系統管理員為智能合約調用方賬戶分配其對應的權限等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8967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