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河道堤岸綠色低碳生態凈水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87848.8 | 申請日: | 2021-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352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2 |
| 發明(設計)人: | 張瑞斌;潘卓兮;劉清泉;譚曉蓮;陳露瑩;史明;周乃;花楊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龍騰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3/28 |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嚴巧巧 |
| 地址: | 211113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河道 堤岸 綠色 生態 凈水 系統 | ||
1.一種河道堤岸綠色低碳生態凈水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河道向外依次連接設置的生態濾壩、儲水槽和生態塘;
所述生態濾壩包括前置岸堤壩體、中間壩體和尾部壩體,所述前置岸堤壩體、中間壩體和尾部壩體的高度依次遞減,并且所述前置岸堤壩體內部填充有第一過濾層、中間壩體內部填充有第二過濾層、尾部壩體內部填充有第三過濾層;
所述前置岸堤壩體沿其長度方向的截面設置為直角梯形,所述前置岸堤壩體靠近河道側為斜面,并且該斜面上貼合設置有第一防滲層;所述第一防滲層底部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連通河道與前置岸堤壩體內部;所述前置岸堤壩體上與所述斜面相對的側面設置為第一溢流墻,所述第一溢流墻上方設置有第一溢流口;
所述中間壩體鄰接于第一溢流墻,中間壩體遠離所述前置岸堤壩體的側壁設置為第二溢流墻,所述第二溢流墻底部設置有第二溢流口;
所述尾部壩體鄰接于第二溢流墻,尾部壩體遠離所述中間壩體的側壁設置為第三溢流墻,所述第三溢流墻上方設置有第三溢流口;
所述儲水槽鄰接于第三溢流墻,儲水槽底部采用出水總管連通至生態塘底部;所述生態塘內設置有植物浮板,所述植物浮板上種植有浮葉植物;
其中,所述第一防滲層底部的開口連接有一進水總管,所述進水總管上設置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上設置有閘閥,第一支管出水端連通至出水總管;所述第二支管上設置有進水提升泵,第二支管出水端連通至第一防滲層底部的開口,進水提升泵屬于輸水系統;
所述生態塘底部設置有若干進水支管和一輸水管道,所述進水支管的入口端連接于儲水槽的出水總管,并且進水支管在生態塘前端底部均勻分布;所述輸水管道的出水端連通至河道,并且輸水管道上設置有尾水提升泵,尾水提升泵屬于輸水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堤岸綠色低碳生態凈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塘底部由下往上依次設置有第二防滲層、土壤層和礫石壓覆層,所述進水支管位于礫石壓覆層上方;所述第二防滲層為防滲土工膜,所述土壤層為土壤和緩釋肥料的混合物,所述礫石壓覆層礫石的粒徑為30-5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堤岸綠色低碳生態凈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水槽靠近所述第三溢流墻的一側設置有一消力坎、靠近所述生態塘的一側設置有尾檻,所述消力坎設置為自上向下的坡度結構,所述尾檻設置為自下向上的坡度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堤岸綠色低碳生態凈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層的填料為礫石,所述礫石的粒徑為12-18mm;
所述第二過濾層的填料自上往下依次為鋁污泥復合填料、玉米芯和沸石,并且所述鋁污泥復合填料和玉米芯均由鋼筋單體框裝載;
所述第三過濾層的填料為沸石,所述沸石的粒徑為10-16mm。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堤岸綠色低碳生態凈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塘內還設置有一方形框,所述方形框一相對側邊上均勻懸掛有若干生物繩,方形框另一相對側邊間均勻且陣列分布有若干植物浮板,并且相鄰兩植物浮板間采用纖維繩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堤岸綠色低碳生態凈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口和第三溢流口均設置為延伸至其設置墻體頂部的第一矩形波結構,所述第二溢流口設置為延伸至其設置墻體底部的第二矩形波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堤岸綠色低碳生態凈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力坎和尾檻沿其長度方向的截面均設置為直角三角形,兩個 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相對。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堤岸綠色低碳生態凈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塘的外圍周圈布置植物緩沖帶。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堤岸綠色低碳生態凈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岸堤壩體、中間壩體和尾部壩體的頂部均設置有植物板,所述植物板上種植有挺水植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龍騰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龍騰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8784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鈦合金燒傷組織原位評估方法
- 下一篇:一種發動機油氣分離器改進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