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預測食管癌對抗ERBB3抗體治療的應答的方法和試劑盒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86404.2 | 申請日: | 2017-06-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842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薛群;胡懷忠;王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党桑ū本┽t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86 | 分類號: | C12Q1/6886;G01N33/574;G01N33/68;C07K16/32;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孟凡宏;謝燕軍 |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測 食管癌 對抗 erbb3 抗體 治療 應答 方法 試劑盒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用于預測食管癌對使用ERBB3抑制劑(例如抗ERBB3抗體)的治療是敏感或抗性的方法。具體地,該方法通過測量至少一種選自SDC、PTGES、NCF2、NOXA1、CARD6、GNAZ的標志物在腫瘤樣品中的RNA水平或蛋白質水平的表達進行預測。
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17年6月22日、申請號為201710485107.3、發明名稱為“預測食管癌對抗ERBB3抗體治療的應答的方法和試劑盒”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領域涉及腫瘤的臨床分子診斷。
背景技術
大多數抗腫瘤藥物對一些腫瘤患者有效的,但是在其他患者中則是無效的。這是因為腫瘤之間存在基因變化,甚至在同一患者的不同腫瘤中也能觀察到。就靶向治療而言,患者的應答更是各不相同。因此,當沒有合適的方法來預測哪些患者將受益于哪種藥品時,不能實現靶向治療的全部潛力。根據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術語“生物標志物”定義為“可客觀測量的特征,并且該特征被評價為正常的生物對致病過程、或者對治療干預的藥理學應答的指示劑”(Biomarkers Definitions Working Group,2001,Clin.Pharmacol.Ther.69:89-95)。
事先鑒定哪些患者最可能對給定藥品顯示臨床應答能夠加速新藥品的研發。同時,這也會顯著減小臨床試驗的規模、持續時間和成本。目前,諸如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分子影像學之類的技術能夠快速、敏感且可信賴地檢測特定的基因突變、具體基因的表達水平以及其他分子生物標志物。盡管有多種技術可以用來表征腫瘤的分子,但由于已知的癌癥生物標志物很少,所以很大程度上癌癥生物標志物的臨床應用仍未實現。例如,近來的綜述文章表明:非常需要加速研發生物標志物及它們的用途,以改善癌癥的診斷和治療(Cho,2007,Molecular Cancer6:25)。
另一篇近來關于癌癥生物標志物的綜述文章則指出:目前的挑戰是發現癌癥生物標志物。盡管在臨床上已經成功在多種類型腫瘤(例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胃腸道間質瘤、肺癌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中使用分子靶向試劑,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策略來評價患者對靶向試劑的應答,這些分子靶向試劑的廣泛應用受到限制。問題主要在于不能使用分子定義的癌癥來選擇進行臨床試驗的患者以評估新藥品。因此需要生物標志物,其可信賴地鑒定最可能受益于特定試劑的那些患者(Sawyers,2008,Nature452:548-552,at548)。
諸如上述的文獻表明,需要發現臨床用途的生物標志物和基于此類生物標志物的診斷方法。
已知三種不同類型的癌癥生物標志物:(1)預后性生物標志物;(2)預測性生物標志物;以及(3)藥效動力學(PD)生物標志物。預后性生物標志物用于根據侵襲性(即,生長和/或轉移的速率、以及對治療的不反應)將癌癥分類,例如實體腫瘤。這有時被稱為“好效果”腫瘤,以區別“壞效果”腫瘤。預測性生物標志物用于評估特定患者將受益于使用特定藥品治療的可能性。例如,患有乳癌的患者,其ERBB2(HER2)基因被擴增,可能受益于使用曲妥單抗的治療,然而不具有ERBB2基因擴增的患者可能不受益于使用曲妥單抗的治療。在患者服用藥品時,PD生物標志物表明藥品對其分子靶標的作用。因此,PD生物標志物通常在新藥品臨床研發的早期階段用于指導劑量水平和給藥頻率。就癌癥生物標志物的討論而言,可以參見Sawyers,2008,Nature452:548-55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党桑ū本┽t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党桑ū本┽t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8640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