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3D打印的解吸電噴霧離子化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82659.1 | 申請日: | 2021-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642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07 |
| 發明(設計)人: | 錢翔;劉繼琳;霍新明;余泉;倪凱;王曉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
| 主分類號: | H01J49/16 | 分類號: | H01J49/16;H01J49/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創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王震宇 |
| 地址: | 518055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打印 解吸 噴霧 離子化 裝置 | ||
1.一種基于3D打印的解吸電噴霧離子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3D打印成型的解吸電噴霧離子化一體結構,所述解吸電噴霧離子化一體結構內部形成有電噴霧入射流道、解吸離子收集流道以及樣片插入槽,所述樣片插入槽與所述電噴霧入射流道和所述解吸離子收集流道相連通,所述電噴霧入射流道用于接入電噴霧源,所述解吸離子收集流道用于連接到質譜儀進樣口,所述樣片插入槽用于插入載有待測樣品的樣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解吸電噴霧離子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噴霧入射流道包括靠近電噴霧源的第一孔徑部分、連通所述樣片插入槽的第二孔徑部分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孔徑部分和所述第二孔徑部分之間的孔徑逐漸縮小的部分,所述第一孔徑部分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孔徑部分的孔徑。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解吸電噴霧離子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徑逐漸縮小的部分呈錐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解吸電噴霧離子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離子收集流道包括連通所述樣片插入槽的第一孔徑部分、連接到所述質譜儀進樣口的第二孔徑部分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孔徑部分和所述第二孔徑部分之間的孔徑逐漸縮小的部分,所述第一孔徑部分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二孔徑部分的孔徑。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解吸電噴霧離子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徑逐漸縮小的部分呈錐形。
6.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解吸電噴霧離子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電噴霧離子化一體結構整體呈圓柱體,所述解吸離子收集流道沿所述圓柱體的軸向設置,所述樣片插入槽貫穿所述圓柱體的兩側,并與所述解吸離子收集流道具有夾角,所述電噴霧入射流道從所述圓柱體的上部向斜下方延伸,并與所述樣片插入槽具有夾角。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解吸電噴霧離子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柱體的上部表面一體形成有凸起部,所述電噴霧入射流道傾斜地穿過所述凸起部進入所述圓柱體內,優選地,所述凸起部沿所述電噴霧入射流道方向的截面呈三角形。
8.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解吸電噴霧離子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噴霧入射流道與所述樣片插入槽之間形成的入射角度α為50°,所述解吸離子收集流道與所述樣片插入槽之間形成的收集角度β為10°,所述電噴霧入射流道的噴霧尖端到所述樣片插入槽的距離d1為3-5mm,所述解吸離子收集流道的質譜入口中心到所述樣片插入槽的距離d2為1-2mm。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解吸電噴霧離子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噴霧電壓為5kV,控制噴霧的溶劑流速為5μl/min,控制輔助氣的壓力為8-10bar。
10.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解吸電噴霧離子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電噴霧離子化一體結構由立體光刻技術(SL)、多噴嘴成型技術(MJM)或熔融沉積成型技術(FDM)打印成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未經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8265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頭戴式可調節角度的顯示設備
- 下一篇:一種實驗室用高精度調平的通風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