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氧化石墨烯-單寧酸二維膜的大規模制備方法及其用途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81595.3 | 申請日: | 2021-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635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瑞龍;戴江棟;葉健;王璐璐;周志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67/00 | 分類號: | B01D67/00;B01D69/02;B01D69/10;C02F1/4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氧化 石墨 單寧酸 二維 大規模 制備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本發明屬于環境功能材料制備技術領域,提供了氧化石墨烯二維膜的大規模制備方法及其用途。首先配制GO?TA混合溶液,然后通過利用線棒涂布器在基膜上進行刮膜,實現大規模刮膜;最后,將刮好的膜浸在金屬離子溶液中,進行交聯配位,提高GO?TA二維膜的穩定性。并通過多種表征手段,揭示復合材料的形貌與水下疏油水性能,并進行研究其對水中污染物的納濾的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境功能材料制備技術領域,涉及氧化石墨烯二維膜的大規模制備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術
石墨烯是一種具有sp2雜化的六邊形排列的二維材料,結合了許多杰出的物理特性,包括高柔韌性和強度、極高的導熱性和電子遷移率、透明性等。通過將石墨烯與其他納米材料或(大)分子結合形成雜化功能材料,可以進一步調整這種物理特性,通過設計,這種材料不僅可以顯示單個組件的特性,還可以表現出協同相互作用產生的新特性和增強特性的組件。石墨烯混合方法的實施還可以提高多種技術應用的性能。石墨烯膜由于其結構穩定,柔性高、導電性強、可調節層間距等優點,已在分子分離、離子分離和氣體分離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目前,以氧化石墨烯(GO)為原料制備的二維膜在廢水回收、飲用水生產和有價值成分的凈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在制藥、制造和采礦業等領域也逐漸開始研究。然而對于由于GO含有大量的含氧基團,易在水中分散,而嚴重影響了GO二維膜的耐用性。到目前為止,有很多方法用于穩定GO二維膜,例如將GO還原;利用金屬離子與GO交聯;有機小分子與GO接枝等方法。雖然這些方法可以提高GO二維膜的穩定性,但是也嚴重地影響了GO的分散性,從而難以實現GO二維膜的大規模制備。目前,GO二維膜主要通過抽濾方式制備,難以在工業生產過程中進行推廣。因此,發明大規模、快捷制備GO二維膜,提高制備材料的效率是有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氧化石墨烯-單寧酸二維膜的大規模制備,過程中利用原料的以下特點:(1)單寧酸的大量羥基能與GO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提高GO穩定性;(2)金屬離子可以與GO發生交聯,提高GO在水中的穩定性;(3)利用單寧酸(TA)與金屬離子交聯配位作用,提高氧化石墨烯-單寧酸二維膜(記作:GO-TA二維膜)的穩定性。所制備的氧化石墨烯-單寧酸二維膜用于污水治理,是新型的、制備快捷的具有巨大應用前景的石墨烯膜材料。首先配制GO-TA混合溶液,然后通過利用線棒涂布器在基膜上進行刮膜,實現大規模刮膜;最后,將刮好的膜浸在金屬離子溶液中,進行交聯配位,提高GO-TA二維膜的穩定性。并通過多種表征手段,揭示復合材料的形貌與水下疏油水性能,并進行研究其對水中污染物的納濾的性能。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氧化石墨烯-單寧酸二維膜的大規模制備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
步驟1、首先配制GO-TA混合溶液:
步驟2、通過線棒涂布器將GO-TA混合溶液均勻刮涂在基膜表面,實現大規模刮膜:
步驟3、將刮好的膜浸在金屬離子溶液中,進行交聯配位,即可得到氧化石墨烯-單寧酸二維膜,即GO-TA二維膜。
步驟1中,所述的配制GO-TA混合溶液的濃度中,GO濃度為0.2-10mg/mL,TA的濃度為0.02-50mg/mL。
步驟1中,所述的配制GO-TA混合溶液的濃度中,溶劑為水或者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
步驟2中,所述基膜為商業膜,包括聚偏氟乙烯膜,聚四氟乙烯膜、纖維素膜、聚酰胺膜,聚醚酮膜、聚砜膜或聚丙烯膜。
步驟2中,所用線棒涂布器的間隙為6-50μm。
步驟3中,所指的金屬離子包括AgI,FeIII,CrIII,MgII,AlIII,CoII,NiII,CuII或SrII可溶性鹽中的一種或多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8159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