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鏡頭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81581.1 | 申請日: | 2021-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4101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邢圓圓;劉凱;丁洪興;郭安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5/167 | 分類號: | G02B15/167;G02B15/14;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趙凱莉 |
| 地址: | 310053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鏡頭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次排列第一透鏡組、第二透鏡組、第三透鏡組、孔徑光闌、第四透鏡組、第五透鏡組、濾光片和像面構成;透鏡組滿足以下條件:f2為第二透鏡組的焦距,f4為第四透鏡組的焦距,fsubgt;w/subgt;為鏡頭在短焦狀態下的焦距,fsubgt;T/subgt;為鏡頭在長焦狀態下的焦距,FOVsubgt;w/subgt;為鏡頭在短焦狀態下的視場角,FOVsubgt;T/subgt;為鏡頭在長焦狀態下的視場角。實現大靶面、大光圈、低成本的高分辨率鏡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學成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鏡頭。
背景技術
得益于近年來安防監控領域的高速發展,光學鏡頭在安防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尤其是在智能樓宇、智能交通等領域,光學成像鏡頭的像素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超高清上投入更多的研究,期望研發出像素更高,尺寸更小的產品。
在智能交通領域,監控范圍較為固定,一般為路口及車道監控,焦距為12mm的定焦鏡頭和焦距為16mm的定焦鏡頭使用較多,對于要實現不同監控范圍的時候,一般需要使用12-25mm的變焦鏡頭或者采用12mm和16mm兩種鏡頭切換,使用困難,成本較高。但現在的光學成像鏡頭中仍然存在如下問題:1、市面上暫時沒有1英寸12-16mm該規格的變焦鏡頭。2、市面上已有的12-25mm定焦鏡頭,鏡片數量較多,成本較高。3、鏡頭解像力不高,成像質量一般。4、鏡頭靶面較小,無法滿足1英寸及以上靶面的sensor使用。5、多數鏡頭無紅外共焦功能。
因此,目前市面上急需一款高解像力兼顧大靶面、小型化和低成本等特點的12-16mm光學變焦鏡頭。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鏡頭,用以提供一種大靶面、大光圈、低成本的高分辨率鏡頭。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鏡頭,所述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次排列第一透鏡組、第二透鏡組、第三透鏡組、孔徑光闌、第四透鏡組、第五透鏡組、濾光片和像面構成;
所述第一透鏡組、第三透鏡組和第五透鏡組的位置固定,第二透鏡組和第四透鏡組可沿光軸進行移動;
透鏡組滿足以下條件:
其中,f2為所述第二透鏡組的焦距,f4為所述第四透鏡組的焦距,fw為所述鏡頭在短焦狀態下的焦距,fT為所述鏡頭在長焦狀態下的焦距,FOVw為所述鏡頭在短焦狀態下的視場角,FOVT為所述鏡頭在長焦狀態下的視場角;
所述第一透鏡組由第一負光焦度透鏡構成;
所述第二透鏡組由從物側到像側依次排列的第二負光焦度透鏡和第三負光焦度透鏡構成;
所述第三透鏡組由從物側到像側依次排列的第一正光焦度透鏡、第二正光焦度透鏡、第三正光焦度透鏡、第四負光焦度透鏡和第四正光焦度透鏡構成;
所述第四透鏡組由從物側到像側依次排列的第五正光焦度透鏡和第六正光焦度透鏡構成;
所述第五透鏡組由從物側到像側依次排列的第七正光焦度透鏡、第五負光焦度透鏡和第六負光焦度透鏡構成。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負光焦度透鏡為雙凹透鏡;
所述第二負光焦度透鏡為雙凹透鏡;
所述第三負光焦度透鏡為雙凹透鏡;
所述第一正光焦度透鏡為彎月透鏡,其朝向像側的一面為凸面;
所述第二正光焦度透鏡為雙凸透鏡;
所述第三正光焦度透鏡為彎月透鏡,其朝向物側的一面為凸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8158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