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泥協同處置自動摻配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80579.2 | 申請日: | 2021-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1776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煒;向前;王海廷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綠威環??萍脊煞萦邢薰?/a> |
| 主分類號: | C10L5/46 | 分類號: | C10L5/46;C10L5/02;B01F13/10;B01F15/02;B01F15/04;F23G7/00;F23G5/08;F23G5/44;F23G5/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陽 |
| 地址: | 215123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泥 協同 處置 自動 系統 方法 | ||
1.一種污泥協同處置自動摻配系統,其特征在于:由原煤與污泥儲存組件、計量組件、燃料輸送組件以及混合裝置四部分組成;所述原煤與污泥儲存組件包括多個用于存儲原煤的原煤倉及多個用于存儲污泥的污泥倉,多個所述污泥倉內所存儲的污泥含水量各異;所述計量組件包括多個用于控制卸料作業的電動計量卸料裝置,所述電動計量卸料裝置的數量與所述原煤倉與所述污泥倉二者的總數量相同;所述燃料輸送組件包括將原煤與污泥輸送至混合裝置的燃料原材輸送裝置及從混合裝置內將燃料成品運出的燃料成品輸送裝置;所述原煤倉與所述污泥倉均借助輸送管道連接至所述燃料原材輸送裝置,每條所述輸送管道上均設置有一個所述電動計量卸料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協同處置自動摻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煤與污泥儲存組件包括兩個原煤倉及三個污泥倉,兩個所述原煤倉分別為第一原煤倉及第二原煤倉,三個所述污泥倉分別為第一污泥倉、第二污泥倉以及第三污泥倉;沿所述燃料原材輸送裝置的輸送方向,所述原煤與污泥儲存組件內的倉體設置按序依次為第一污泥倉、第一原煤倉、第二污泥倉、第二原煤倉以及第三污泥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污泥協同處置自動摻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泥倉內所存儲的污泥含水量為60%,所述第二污泥倉內所存儲的污泥含水量為80%,所述第三污泥倉內所存儲的污泥含水量為4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協同處置自動摻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原材輸送裝置內設置有至少兩條輸送皮帶,所述輸送皮帶間平行設置;在所述輸送皮帶的運行狀態下,所述原煤倉內的原煤落入位于上層的所述輸送皮帶上并由其輸送至所述混合裝置,所述污泥倉內的污泥落入位于下層的所述輸送皮帶上并由其輸送至所述混合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協同處置自動摻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計量組件還包括多個電動閘板閥,所述電動閘板閥的數量與所述電動計量卸料裝置的數量相同;每條所述輸送管道的前段均設置有一個電動閘板閥、用于控制該條管道開閉,每條所述輸送管道的后段均設置有一個所述電動計量卸料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協同處置自動摻配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臺用于實現系統自動化運作的控制終端,所述計量組件、燃料輸送組件以及混合裝置均與所述控制終端電性連接并由其控制驅動;所述控制終端內設置有聯鎖保護機構,所述聯鎖保護機構分別與所述電動計量卸料裝置、燃料輸送組件以及混合裝置相關聯、用于在所述燃料輸送組件或所述混合裝置的停止狀態時關閉所述電動計量卸料裝置。
7.一種污泥協同處置自動摻配方法,基于如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種污泥協同處置自動摻配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確定實際入爐的燃料成品所需要的熱值,在控制終端內輸入原煤與污泥儲存組件內各倉體中燃料原材的熱值、設定并匹配各料倉對應的電動計量卸料裝置的轉速,所述控制終端隨即顯示最終燃料成品的綜合熱值;
S2、燃料原材輸送裝置及混合裝置啟動,待所述混合裝置正常運行后、燃料成品輸送裝置啟動;
S3、所述控制終端控制與原煤倉相連的輸送管道上的電動閘板閥開啟、隨后啟動該管道上的電動計量卸料裝置,所述控制終端再控制與污泥倉相連的輸送管道上的電動閘板閥開啟、隨后啟動該管道上的所述電動計量卸料裝置;
S4、所述原煤與污泥儲存組件內的污泥與原煤在所述電動計量卸料裝置的控制下,沿輸送管道落入燃料原材輸送裝置內、再被送入所述混合裝置,經所述混合裝置的攪拌混合后、成為燃料成品,最終由所述燃料成品輸送裝置被送出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綠威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綠威環??萍脊煞萦邢薰驹S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8057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