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博物館展覽用紗幕全息投影顯示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80187.6 | 申請日: | 2021-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632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07 |
| 發明(設計)人: | 柴秋霞;郭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T3/40 | 分類號: | G06T3/40;G06T11/40;G03H1/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李新新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博物館 展覽 用紗幕 全息 投影 顯示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博物館展覽用紗幕全息投影顯示方法,所述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S1:對文物進行掃描,經處理、復原和創作后得到新的文物形象;S2:對文物形象依次進行動態制作、特效加工和聲音加工,之后進行輸出得到美術資源;S3:將美術資源引入到交互系統中,完成后輸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擺脫了墻面限制,可以在博物館任何空間布展,可營造全沉浸環境和營造全沉浸式音畫體驗環境,使觀眾可以通過紗幕看到背面的物體,還可以利用透光性二次成像,比傳統投影幕布更具通透性,可使文物形象懸浮于空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字博物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博物館展覽用紗幕全息投影顯示方法。
背景技術
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傳統,確保民族文化安全,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全球化戰略問題。我國在五千多年來的文明發展中,留存了許多的歷史文化遺址、遺跡,以及數以百萬計的藝術珍品、典籍等文物。這些文物一般保藏在圖書館、博物館中,會定期進行展覽,但有些文物可能年代比較久遠,質地比較脆弱,不適合進行長期展出,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化技術逐漸在博物館展覽中得到應用。
但在現有的博物館展覽中,文物展示一般采用投影技術或視頻播放技術,這種展示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文物視頻展示以單個投影為主。(2)文物展示以視頻播放為主,展示區域面積小。(3)現有博物館展覽中投影技術不能做到全息效果,沉浸感不強。(4)現有博物館影片投放以墻面為主,無法在空中投放。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博物館展覽用紗幕全息投影顯示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博物館展覽用紗幕全息投影顯示方法,所述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對文物進行掃描,經處理、復原和創作后得到新的文物形象;
S2:對文物形象依次進行動態制作、特效加工和聲音加工,之后進行輸出得到美術資源;
S3:將美術資源引入到交互系統中,完成后輸出。
步驟S1中,利用掃描儀器對文物表面痕跡進行掃描,得到完整的文物表面信息。
具體地,本發明中主要涉及三種掃描方式:1、以手持掃描儀為主,手持掃描儀掃描壁畫、墻面等。2、以無人機矩陣掃描整個遺址。3、以精微拍攝為主要方式的局部掃描。
步驟S1中,掃描得到的信息圖片包含的信息為文物表面各個局部位置處的信息。
步驟S1中,所述處理過程具體為:將掃描得到的文物表面的信息圖片進行拼貼和拼合,得到拼貼圖片,再對拼貼圖片進行文化元素提取,得到完整封閉的外形輪廓線稿。
具體地,本發明中的拼貼過程是:首先整理精微拍攝得來的局部高清圖片,例如圖片1、圖片2、圖片3……,然后把這些圖片分類標記,例如一號墓-南耳室-東壁-上部1、一號墓-南耳室-東壁-上部2、一號墓-南耳室-東壁-上部3等,然后將這些標記好的圖片導入到Adobe Photoshop中,然后利用Photograph腳本進行拼合,腳本會根據順序將圖片自動拼合,最后,利用Photoshop自由變換工具對變形處進行調節。
優選地,文化元素提取過程具體為:采用數字繪畫技術進行文化形象提取,對每一個提取到的文化形象的邊緣進行粗細不同的變化處理,線條處理為矢量格式,得到矢量的外形輪廓線稿。文化元素指的就是文物中的可用于傳播的形象,例如: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是有具象的圖像,但又有抽象的含義。文化元素和文化形象在本發明中可以看成同一個概念,都稱為文化元素。提取過程中基于文化形象的重要度(或者說是文化形象對整個作品的貢獻度)進行有選擇地提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未經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8018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