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增益軟開關Buck-Boost變換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78051.1 | 申請日: | 2021-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463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27 | 
| 發明(設計)人: | 邾玢鑫;藍海;支樹播;黃悅華;楊楠;王凱宏;李振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峽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M3/07 | 分類號: | H02M3/07;H02M1/08;H02M1/44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峽專利事務所 42103 | 代理人: | 吳思高 | 
| 地址: | 443002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益 開關 buck boost 變換器 | ||
1.一種高增益軟開關Buck-Boost變換器,其特征在于該變換器包括主電路、輔助電路;
所述主電路包括Buck-Boost變換器、至少一個外衣單元;
所述Buck-Boost變換器包含主電感L1、功率開關管S1、二極管D1、電容C1;
功率開關管S1漏極連接輸入電源的正極,二極管D1陽極連接電容C1一端,電容C1另一端分別連接主電感L1另一端、輸入電源負極;
所述外衣單元包含電容Cn1、電容Cn2、電感Ln1、二極管Dn1,n為自然數,且n≥1,外衣單元包含五端口:端口①、端口②、端口③、端口④、端口⑤;
電容Cn1一端為端口①,電容Cn1另一端分別連接電感Ln1一端、二極管Dn1陰極,電感Ln1另一端為端口②,二極管Dn1陽極連接電容Cn2一端,電容Cn2另一端為端口③;二極管Dn1陰極為端口④,二極管Dn1陽極為端口⑤;
端口①連接到Buck-Boost變換器中二極管D1陰極,端口②連接到Buck-Boost變換器中二極管D1的陽極,端口③連接到輸入電源負極;
所述輔助電路包括零電流電感Lr、輔助電感Ls、零電壓電容Cr、二極管D2、D3、D4;
零電流電感Lr一端連接Buck-Boost變換器中功率開關管S1源極;
零電流電感Lr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外衣單元中的電容C11的一端、Buck-Boost變換器中二極管D1陰極、主電感L1一端;
二極管D2陰極分別連接輸入電源陽極、功率開關管S1漏極;
二極管D2陽極連接輔助電感Ls一端;
輔助電感Ls另一端分別連接二極管D3陰極,零電壓電容Cr一端;
零電壓電容Cr另一端分別連接功率開關管S1源極、電感Lr一端、二極管D4陰極;
二極管D4陽極分別連接二極管D1陽極、電容C1一端;
二極管D3陽極連接輸入電源負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高增益軟開關Buck-Boost變換器,其特征在于:
n個外衣單元中,
第二外衣單元的端口①連接到第一外衣單元中的端口④,
第二外衣單元的端口②連接到第一外衣單元中的端口⑤,
第二外衣單元的端口③連接到輸入電源負極;
第三外衣單元的端口①連接到第二外衣單元中的端口④,
第三外衣單元的端口②連接到第二外衣單元中的端口⑤,
第三外衣單元的端口③連接到輸入電源負極;
......依次類推,
第n外衣單元的端口①連接到第n-1外衣單元中的端口④,
第n外衣單元的端口②連接到第n-1外衣單元中的端口⑤,
第n外衣單元的端口③連接到輸入電源負極;
電容Cn2兩端分別連接負載RL兩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高增益軟開關Buck-Boost變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開關管S1柵極連接PWM控制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高增益軟開關Buck-Boost變換器,其特征在于:在功率開關管S1導通時,由于零電流電感Lr的作用,使得功率開關管S1在零電流條件下導通,消除了功率開關管S1的開通損耗;
在功率開關管S1關斷時,由于零電壓電容Cr的作用,使得功率開關管S1在零電壓條件下關斷,消除了功率開關管S1的關斷損耗。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一種高增益軟開關Buck-Boost變換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兩個外衣單元時,電路的工作過程分為7個工作模態:
模態一:
該模式開始時,由于零電流電感Lr、電感L1上的電流大小與方向不能夠突變,在ZCS條件下主開關S1導通;在這種模式下,二極管D1、D2、D11、D21導通,電感L1、L11、L21放電,輔助電感Ls充電,電容C11、C21、Cr放電,電容C1、C12、C22充電;二極管D2導通,輔助電感Ls和零電壓電容Cr之間開始諧振;因此,Cr電壓呈正弦曲線下降,Ls電流呈正弦曲線上升;在該工作過程中主電感L1線性減小,零電流電感Lr線性增加,輔助電感Ls電流呈正弦增張,當零電流電感Lr線性增加iL1-iC1到時,該模態結束;
模態二:
當零電流電感Lr線性增加iL1-iC1到時,該模態開始;在該模態下,二極管D1、D11、D21截止,主電路中電感L1開始充電,電流線性增加;電容C1、C12、C22開始放電并分別對電感L11、Lr、L21和電容C11、C12充電;輔助電感Ls和零電壓電容Cr之間繼續諧振,當輔助電路中零電壓電容Cr兩端的電壓達到負的輸入電壓-Vin時,二極管D2開始在ZVS條件下導通,Cr電壓被鉗位在這個水平,該模態結束;
模態三:
當二極管D3開始在ZVS條件下導通時,模態三開始,由于在與零電壓電容Cr諧振過程中,電感Ls上流過電流會有能量儲存;當Cr上電壓達到負的輸入電壓-Vin時,電感Ls會通過二極管D3續流將能量反饋到輸入電源;主電路中元器件的工作狀態和上一模態相同;當電感Ls電流降為零,二極管D2截止時,該模態結束;
模態四:
在該模態下,輔助電路停止動作;主電路中元器件的工作狀態和上一模態相同,負載由C22繼續供電;在功率開關管S1關斷時,該模態結束;
模態五:
在模態五時,由于零電壓Cr的存在,功率開關管S1在ZVS下被關斷;在這種模式下,主電路中元器件的工作狀態和上一模態相同,負載由C22繼續供電;電感L1電流線性放電Cr,當Vcr達到零時,電感L1電流線性充電Cr;當Vcr達到Vc1時,二極管D4開始在ZVS條件下導通,Cr電壓被鉗位在這個水平,該模態結束;
模態六:
當二極管D4導通時,模態六開始,二極管D4開始在ZVS條件下導通,電感L1、L11、L21電流線性下降,為電容C1、C12、C22和負載充電,C11、C21放電,Lr電流降低到零時,該模態結束;
模態七:
當Lr電流降低到零時,模態七開始,在該模態下,二極管D1導通,輔助電路結束工作,電路回到正常模態電感L1、L11、L21電流線性下降,為電容C1、C12、C22和負載充電,C11、C21放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峽大學,未經三峽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7805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