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阻燃復合面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77116.0 | 申請日: | 2021-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7145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15 |
| 發明(設計)人: | 林武周;湯劍平;何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豪爾泰服飾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27/02 | 分類號: | B32B2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時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沈成金 |
| 地址: | 644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阻燃 復合 面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阻燃復合面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面料是由內層織物和外層織物粘合而成;所述外層織物由氣凝膠絕熱涂層、混紡織層和阻燃隔熱涂層構成,所述混紡織層設置在所述氣凝膠絕熱涂層和所述阻燃隔熱涂層之間,所述氣凝膠絕熱涂層靠近所述內層織物設置,按重量份計,所述內層織物由30?40份的芳綸1313纖維、20?30份的純棉纖維和40?50份的活性炭纖維混紡而成;按重量份計,所述混紡織層由30?40份的玄武巖纖維、20?30份的棉纖維和30?40份的聚四氟乙烯纖維混紡而成;將氣凝膠絕熱層和阻燃隔熱涂層分別涂覆于混紡織層的兩面后制得外層織物,再將外層織物和內層織物經層壓粘合制得復合面料;該復合面料具有極強的阻燃性、吸附性、透氣透濕性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阻燃材料領域,特別是一種阻燃復合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阻燃復合面料是指在接觸火焰或熾熱物體時,能夠防止面料本身被點燃或減緩并終止燃燒的面料,適用于在有易燃、易爆物質并有著火危險的地方時使用,。
在化工領域中,因含有大量危險化學品,若其未保存妥當或使用不當,極易發生爆炸,造成人員的傷亡;同時,因絕大多數化學品會揮發出有毒氣體,工作人員若長期接觸這些有毒氣體,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另外,在工作人員進行化學實驗或者搬運化學品時,衣服上難免會粘附一些強酸強堿或者具有腐蝕性的液態化學品,嚴重時,這些具有腐蝕性的液態化學品會滲透衣服,直達皮膚,引發皮膚腐爛等,因此,對于化工行業的工作服,需在滿足高阻燃性的同時,還需具有吸附異味以及隔絕腐蝕品的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阻燃復合面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面料能夠用于制作化工領域的防護服,其具有高阻燃性能、高吸附性以及強抗腐蝕性能。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阻燃復合面料,由內層織物和外層織物粘合而成;所述外層織物由氣凝膠絕熱涂層、混紡織層和阻燃隔熱涂層構成,所述混紡織層設置在所述氣凝膠絕熱涂層和所述阻燃隔熱涂層之間,所述氣凝膠絕熱涂層靠近所述內層織物設置;按重量份計,所述內層織物由30-40份的芳綸1313纖維、20-30份的純棉纖維和40-50份的活性炭纖維混紡而成;按重量份計,所述混紡織層由30-40份的玄武巖纖維和20-30份的棉纖維和30-40份的聚四氟乙烯纖維混紡而成。
優選的,按重量份計,所述內層織物由36份的芳綸1313纖維、28份的純棉纖維和45份的活性炭纖維混紡而成。
優選的,按重量份計,所述混紡織層由33份的玄武巖纖維、25份的純棉纖維和35份的聚四氟乙烯纖維混紡而成。
本發明還提供了另一個發明目的,即一種阻燃復合面料的制備方法,具體制備步驟如下:S1?按重量份計,將30-40份的芳綸1313、20-30份的純棉和40-50份的活性炭纖維并捻且混紡后制得內層織物,所述內層織物的紗線細度為60tex;將30-40份的玄武巖纖維和20-30份的棉纖維和40-50份的聚四氟乙烯纖維混紡后制得混紡織層,所述混紡織層的紗線細度為60tex;所述內層織物和所述混紡織層克重均為150g/m2;
S2?將所述混紡織層的其中一面涂覆氣凝膠絕熱涂層,另一面涂覆阻燃隔熱涂層,涂覆完成后制得外層織物;所述氣凝膠絕熱涂層和所述阻燃隔熱涂層的厚度均為0.35mm;
S3?將所述內層織物與所述外層織物通過層壓粘合,制得復合面料;固態粘合劑為聚氨酯。
優選的,所述S2中,涂覆氣凝膠絕熱涂層的步驟包括:
S211?按重量份計,將85份的有機硅樹脂、4-5份的云母粉、6-9份的氣凝膠、8-20份的Cr2O3和?0.5-2.5份的硅烷偶聯劑充分混合,制得氣凝膠絕熱涂層液;
S212?將所述氣凝膠絕熱涂層液均勻涂覆于所述混紡織層的其中一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豪爾泰服飾有限公司,未經四川豪爾泰服飾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7711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