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壓縮空氣供能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70039.6 | 申請日: | 2021-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5755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07 |
| 發明(設計)人: | 陳輝;梅生偉;邵睿;程鳳來;顏剛;裴培;李釗;薛小代;龐里波;韓月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鹽華能儲能科技有限公司;華能南京金陵發電有限公司;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C1/12 | 分類號: | F17C1/12;F17C13/00;F16L59/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郭微 |
| 地址: | 213251 江蘇省常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壓縮空氣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壓縮空氣供能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儲熱結構、膨脹機組、儲氣結構、換熱結構、壓縮機組,所述儲熱結構和換熱結構與儲氣結構相連,所述儲熱結構還包括第一保溫結構和第二保溫結構,第一保溫結構和第二保溫結構,所述第一保溫結構為底部保溫結構,底部保溫結構包括具有多層保溫層的保溫區和位于保溫區底部的散熱區,多層的保溫層為聚氨酯保溫板,保溫板之間設置的為軟性的具有緩沖作用的保溫材料,所述保溫區和散熱區緊密連接,所述保溫層為具有曲面的保溫板,設置為曲面的保溫板可以更好地與罐體配合,所述保溫結構還具有一密閉保溫腔,密閉保溫腔為封閉結構,起到保溫隔熱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空氣壓縮儲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壓縮空氣供能裝置。
背景技術
壓縮空氣蓄能是利用電力系統負荷低谷時的剩余電量,由電動機帶動空氣壓縮機,將空氣壓入作為儲氣室的密閉大容量地下空間,即將不可儲存的電能轉化成可儲存的壓縮空氣的氣壓勢能并儲存于貯氣室中。當系統發電量不足時,將壓縮空氣經換熱器與油或天然氣混合燃燒,導入燃氣輪機做功發電,滿足電力系統調峰需要。壓氣機、電動機、貯氣室等組成的蓄能子系統將電站低谷的低價電能通過壓縮空氣儲存在巖穴、廢棄礦井等貯氣室中,蓄能時通過聯軸器將電動發電機和壓氣機耦合,與燃氣輪機解耦合。電力系統高峰負荷時,利用壓縮空氣燃燒驅動燃氣輪機發電,燃氣輪機、燃燒室以及加熱器等發電子系統,發電時電動發電機與燃氣輪機耦合,與壓氣機解耦合。現有技術中,壓縮空氣供能裝置中的儲熱結構具有重要地位,但對于儲熱結構的保溫及散熱的設計還待進一步改進。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壓縮空氣供能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儲熱結構、膨脹機組、儲氣結構、換熱結構、壓縮機組,所述儲熱結構和換熱結構與儲氣結構相連,所述儲熱結構還包括第一保溫結構和第二保溫結構,所述第二保溫結構包括設置在罐體外壁的環形保溫板,環形保溫板為可拆卸式地安裝在罐體上,傳統的保溫結構不能夠做到對罐體的高強度保溫,另外通常罐體底部的保溫以及散熱都尤為必要,罐體底部通常在存入熱量的瞬間會達到高溫狀態,底部設置的保溫材料在瞬間接觸到高溫時會造成保溫板的變形甚至損壞。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保溫結構為底部保溫結構,底部保溫結構包括具有多層保溫層的保溫區和位于保溫區底部的散熱區,多層的保溫層為聚氨酯保溫板,保溫板之間設置的為軟性的具有緩沖作用的保溫材料,所述保溫區和散熱區緊密連接,所述保溫層為具有曲面的保溫板,設置為曲面的保溫板可以更好地與罐體配合,所述保溫結構還具有一密閉保溫腔,密閉保溫腔為封閉結構,起到保溫隔熱的效果,密閉保溫腔設置在保溫層的底部散熱區的上部,密閉保溫腔具有大于保溫層的厚度,可以做到有效保溫,所述保溫區和散熱區的外部設置有具有保溫作用的外壁。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保溫板之間具有止裂結構,防止保溫板在瞬間接觸到高溫時發生形變,止裂結構為曲面結構,貼緊在保溫板之間的間隙位置。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止裂結構包括第一止裂部和第二止裂部,所述第一止裂部設置在接近于罐體底部的保溫層的內凹面,所述第二止裂部設置在保溫層的外凸面,第一止裂部為設置在保溫層上的止裂孔,所述第二止裂部為設置在保溫層上的加強肋,加強肋呈網狀交叉結構,分布在保溫層上,對保溫層起到固定保護的作用。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散熱區包括接觸密閉保溫腔的導熱部,散熱區還包括設置在導熱部之間的散熱件,導熱部為豎直設置在散熱區內部的導熱條,導熱條之間分布散熱材料。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散熱區底部還設置有排濕孔,排濕孔安裝在底部的底板上。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止裂部均勻分布于保溫層上,均勻分布的止裂空能夠在其發生形變時給予緩沖,有效保護保溫層。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散熱區底部還設置有排濕孔,排濕孔設置在散熱區的底板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鹽華能儲能科技有限公司;華能南京金陵發電有限公司;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鹽華能儲能科技有限公司;華能南京金陵發電有限公司;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7003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