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細化高強韌長壽命中高碳軸承鋼及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64076.6 | 申請日: | 2021-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181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9 |
| 發明(設計)人: | 曹文全;王輝;史智越;俞峰;徐海峰;王存宇;許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鋼鐵研究總院 |
| 主分類號: | C22C38/02 | 分類號: | C22C38/02;C22C38/04;C22C38/42;C22C38/44;C22C38/48;C22C38/46;C22C38/50;C22C33/04;C21D1/32;C21D1/18;C21D8/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誼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劉月娥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細化 強韌 壽命 中高 軸承鋼 制備 方法 | ||
一種雙細化高強韌長壽命中高碳軸承鋼及制備方法,屬于高強韌長壽命軸承鋼制造技術領域。該軸承鋼化學組成為:0.64~0.94wt%C,1.20~1.80wt%Cr,≤0.65wt%Si,≤0.65wt%Mn,≤0.30wt%Ni,≤0.25wt%Cu,≤0.15wt%Mo,≤0.15wt%Nb,≤0.15wt%V,≤0.15wt%Zr,其中Nb、V、Mo和Zr添加總量要求0.10%≤Nb+V+Mo+Zr≤0.30%,余量為鐵及不可避免的雜質。優點在于,具有組織細化、韌性高和疲勞壽命長,能夠滿足高端裝備對高沖擊、高轉速、長壽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軸承鋼組織性能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強韌長壽命軸承鋼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提供了一種雙細化高強韌長壽命中高碳軸承鋼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軸承被廣泛應用在各種需要轉動的裝備與部件,以支撐軸承零部件轉動和提高轉動效率。軸承鋼是用來制造軸承內外圈和滾動體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高碳軸承鋼、滲碳軸承鋼、不銹軸承鋼、高溫軸承鋼以及無磁軸承鋼等。其中高碳軸承鋼應用最為廣泛,占到軸承鋼總量的80%以上。但以GCr15為代表的高碳軸承鋼的沖擊韌性比較低,無缺口沖擊基本在50J和U-型缺口沖擊不高于10J,導致一些沖擊場合的軸承需要高韌性的滲碳軸承鋼。同時高碳軸承鋼的接觸疲勞壽命也遠遠低于滲碳軸承鋼,導致一些長壽命和高安全場合應用的軸承也必須選用滲碳軸承鋼。但滲碳軸承鋼存在材料成本高和滲碳工藝復雜昂貴。因此如何進一步提升高碳軸承鋼的韌性,開發出高韌性長壽命低成本的高碳軸承鋼,成為軸承制造與軸承鋼研發努力的目標。
以GCr15為代表的高碳軸承鋼,碳含量平均達到1.0%左右。經過常規的爐外精煉、連鑄(LF+VD/RH+CC)和球化退火,軸承鋼中的組織相對粗大、軸承鋼中的碳化物不僅不可避免的存在網狀與帶狀,還存在較多和較大的碳化物顆粒。高碳軸承鋼的這些冶金缺陷,嚴重降低了高碳軸承鋼的強韌性和抗疲勞性能。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在傳統高碳軸承鋼的基礎上,通過降低鋼種碳含量,開發了碳含量為0.8%的高碳軸承鋼G8Cr15,以改善軸承鋼中的碳化物網狀、碳化物帶狀和大顆粒碳化物等缺陷。但是G8Cr15的出現并沒有大幅度提升軸承鋼的接觸疲勞壽命和強韌性,也不能滿足高沖擊、高負載、高轉速和長壽命軸承應用要求,這可能與軸承鋼碳化物尺寸降低導致耐磨性不足所導致的。與GCr15一樣,不銹軸承鋼中的440C軸承鋼含有約1.0%的碳和16-18%的鉻,導致440C中的碳化物更加粗大,不僅嚴重影響了440C的接觸疲勞壽命,也嚴重削弱了440C鋼的耐蝕性能。為此,國內外開展了不銹軸承鋼降碳,減小軸承鋼碳化物和提升碳化物均勻性,結果是大幅度提升了不銹軸承鋼的耐蝕性能和疲勞性能。在440C基礎上開發出的不銹軸承鋼為440A/B,或7Cr14Mo。但無論是從GCr15降碳研發出的G8Cr15,還是從440C降碳研發出的7Cr14Mo均沒有大幅度提升軸承鋼的強韌性,也就無法滿足高沖擊、高負載和長壽命軸承需求。總體來說,軸承鋼降低碳含量的中高碳軸承鋼合金化設計,可以細化碳化物提高碳化物的均勻性,是未來軸承鋼的重要發展方向,但需要新型合金化提升軸承鋼的耐磨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鋼鐵研究總院,未經鋼鐵研究總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6407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抗菌導電航天一體襪的制備工藝
- 下一篇:一種環保用稻桿再利用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