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軌道交通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綜合評價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62906.1 | 申請日: | 2021-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5700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桂雄;蔡家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3 | 分類號: | G06F30/23;G06Q1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陳新勝 |
| 地址: | 51064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軌道交通 裝配 車體 撓度 質量 綜合 評價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軌道交通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綜合評價方法,包括對軌道交通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進行采集與計算,所述評價指標包括裝配車體各撓度控制點相對撓度數據及調整力數據;將各裝配車體各撓度控制點撓度測量數據及控制點調整力數據組合成綜合評價矩陣;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對綜合評價矩陣進行分析,計算得到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綜合評價的各主成分序列及對應貢獻率;將各裝配車體樣本在各主成分下的分數構成一個新矩陣,采用熵權法得到矩陣中各主成分權重,并得到各個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的綜合評價分數;根據各個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的綜合評價分數,判斷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狀況,指導現場裝配車體撓度調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軌道交通裝配車體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軌道交通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綜合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已成為我國緩解交通擁堵的必然選擇。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帶動軌道交通車輛制造技術飛躍發展。車輛車體撓度是軌道交通車輛一項重要結構性能指標,車輛在載客情況下將承受較大垂向載荷,使車體發生下撓變形,因此車體在制造裝配時須預設一定上撓度,保證車體在運行過程中承受垂向載荷時車體整體趨于水平,提高車體使用壽命。在軌道交通車輛車體制造裝配過程中,車體撓度性能指標正逐漸被重視,在車體設計、制造工藝、質量控制等方面都提出更高工藝要求。
目前裝配車體制造過程中撓度控制依賴技術人員經驗,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狀況沒有規范性文件供參考,技術人員難以判斷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狀況,需要通過多次對裝配車體各撓度控制點進行測量及調整,導致裝配車體生產制造效率較低,且裝配車體撓度調整質量較差。
在本發明以前的軌道交通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綜合評價方法現有技術中,有如下幾篇對比專利和文獻:
1)、“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電廠綜合考核方法”,專利申請號201910323924.8。該發明公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電廠綜合考核方法,包括將待考核的n個電廠的各原始考核指標結果進行線性組合,得到原始線性矩陣;根據標準化矩陣計算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計算得到主成分矩陣及各個電廠的綜合考核得分。該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出考核電廠的主要影響因子并計算綜合指標得分,但未考慮以主成分方差貢獻率作為權數會導致出的考核得分帶有較強的主觀性,易造成考核結果不準確。
2)、“基于植物、土壤、微生物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效果綜合評價方法”,專利申請號201710255923.5。該發明公開了基于植物、土壤、微生物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效果綜合評價方法,包括構建污染土壤修復效果評價體系;評價指標測定;評價指標歸一化處理;確定各評價指標權重;計算修復后的土壤的評價得分,該方法通過對采用采用化學、微生物及植物14個指標層因子作為綜合評價指標,對評價污染修復工作及大范圍修復工作進行評價,但是評價指標歸一化過程中可能會丟失各評價指標變異程度差異信息,導致綜合評價得分出現偏差,導致評價結果不準確。
3)、華北電力大學的王守鵬、趙冬梅在2017年第5期上的《基于主成分聚類分析的火電機組綜合評價方法》,該文獻通過采用等效可用系數、運行暴露率、等效強迫運行率等作為評價指標,利用主成分分析簡化指標結構、壓縮信息,并采用聚類分析法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到的各主成分分量,綜合評價火電機組運行狀態優劣。但是文獻中所采用的評價指標間可能具有較強的無關性,主成分聚類分析得到的結果可能帶有偏差,因為文獻中的方法不適用于軌道交通車體撓度質量的評價中。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軌道交通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綜合評價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軌道交通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綜合評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對軌道交通裝配車體撓度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進行采集與計算,所述評價指標包括裝配車體各撓度控制點相對撓度數據ωa及調整力數據F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6290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