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體內增稠的營養劑載體、制備方法以及營養液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60046.8 | 申請日: | 2021-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476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科;朱敏;馮小深;朱安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祈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29/256 | 分類號: | A23L29/256;A23L29/00;A23L33/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潔 |
| 地址: | 226000 江蘇省南通市市轄區南通市開***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體內 營養 載體 制備 方法 以及 營養液 | ||
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體內增稠的營養劑載體、營養液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用于體內增稠的營養劑載體,為海藻酸鈉、難溶鈣鹽、強堿弱酸一價鹽和水的混懸液。本發明體內增稠的營養液包括營養劑以及所述的營養劑載體。本發明體內增稠營養液的制備方法,將海藻酸鈉與難溶鈣鹽、強堿弱酸一價鹽和水攪拌20?40min形成均一的混懸液,再將營養劑加入到混懸液中物理混勻。本發明方法簡單、成分簡單、適用性好、可與營養劑預配混合,特別適用于吞咽困難或需要管飼的病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經腸營養液,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管飼的體內增稠的營養劑載體、制備方法以及營養液。
背景技術
在全球逐漸進入老齡化的大背景下,由于身體機能的下降或者各種疾病導致的吞咽障礙呈多發趨勢,很多患者只能通過管飼來補充營養。由于管飼只能通過導管輸送低粘度的營養液,與正常吞咽進入體內的食物質構上有較大差別,長期使用會導致各種并發癥:腹瀉、嘔吐、腸外營養肌肉軟弱無力、血糖劇烈波動、誤吸等。改變營養液在體內的流變質構特性是一個有效的應對方法,通過對營養液進行體內增稠,形成半固態的凝膠,可以使患者身體通過管飼進食就可以獲得和正常進食一樣的質構體驗,減少各種并發癥。如專利(201380004157.5)公開了一種果膠水溶液,通過控制果膠水溶液中的鈣含量和酯化度,使之在保存中不產生沉淀,同時在使用后能夠在人體內與經腸營養劑中的鈣反應,從而為鈉含量為180mg/100mL以上的經腸營養劑增稠,為管飼病人創造一種更好消化吸化條件。但這種方案仍存在以下問題:
(1)該方案的機理是將低甲氧基果膠通過管飼進入人體消化道中與營養劑中釋放出的鈣離子反應形成半固態凝膠的方法來增稠,這種方法限定了必須使用含鈣的營養劑,對于不含有鈣成分的營養劑則無法實現體內增稠的效果,從而大大限定了可適用的營養液類型;
(2)由于果膠水溶液遇到游離鈣會發生增稠效果,因此其不能與營養液在體外預配混合,而是只能作為營養液伴侶而不能作為載體來使用,操作時需要分別將果膠水溶液和營養液(或液態營養劑)通過鼻飼導入胃內,使兩者在人體內初次混合后發生凝膠反應實現體內增稠,這就導致保存不便、操作復雜、患者進食或鼻飼時間長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成分簡單、適用性好、可與營養劑預配混合、特別適用于吞咽困難或需要管飼的病人的用于體內增稠的營養劑載體。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含有上述營養劑載體的營養液,可加入各種類型的營養劑。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上述營養液載體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用于體內增稠的營養劑載體,為海藻酸鈉、難溶鈣鹽、強堿弱酸一價鹽和水的混懸液。
控制混懸液中海藻酸鈉濃度為0.3-2.0%(w/v)。
控制混懸液中難溶鈣鹽濃度為0.15-0.5%(w/v)。
控制混懸液中強堿弱酸一價鹽的濃度為0.03-0.5%(w/v)。
所述海藻酸鈉M/G比在0.51-2.11之間,1.0%粘度100mPa·s以下。
所述難溶鈣鹽為檸檬酸鈣、碳酸鈣、果鈣、葡糖酸酸鈣或乳酸鈣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難溶鈣鹽的粒度為80目-200目。
所述強堿弱酸一價鹽為檸檬酸鈉、碳酸鈉、碳酸氫鈉、亞硫酸鈉、乙酸鈉以及它們的鉀鹽中的至少一種。
將海藻酸鈉與難溶鈣鹽、強堿弱酸一價鹽和水在常溫下攪拌20-40min形成均一的混懸液。
本發明營養液,包括營養劑以及上述的營養劑載體;其中,控制營養中海藻酸鈉濃度為0.3-2.0%(w/v),難溶鈣鹽濃度為0.15-0.5%(w/v),強堿弱酸一價鹽的濃度為0.03-0.5%(w/v)。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祈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祈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6004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