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混凝土軸拉抗拉試驗測量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47330.1 | 申請日: | 2021-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7047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17 |
| 發明(設計)人: | 黃軍興;黃錫華;林澤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08 | 分類號: | G01N3/08;G01N3/04;G01N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006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凝土 軸拉抗拉 試驗 測量方法 | ||
本發明目的是方便做混凝土軸拉抗拉試驗。本裝置旨在使拉力與混凝土軸線保持在同一直線,使之不出現彎曲應力,使測量值更加接近于真實值。包括模具、模具鎖(U型槽和U型卡扣)、預埋U型帶孔鋼釘、帶孔拉棒、鋼榫。其特點是模具可以重復使用,且能消除偏心帶來的彎矩,且拆模簡單方便。優點:1)很符合環保、綠色、節約、經濟的發展理念。2)鋼模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模具在養護過程中存在變形這些問題。3)由于引入了固定鉸,可以消除彎矩,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4)本發明裝置不僅可以用于匹配澆筑不同混凝土,也可以用于澆筑同種混凝土,應用范圍廣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軸拉抗拉試驗,具體涉及一種新舊混凝土界面粘結強度的測量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公路橋梁其結構普遍出現混凝土老化、破損、變形較大、開裂現象嚴重、橋梁持荷能力明顯下降等病害,給交通安全造成極大隱患,急需進行維修加固。目前應用比較多的主要加固方法有:外貼鋼板或粘貼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增大截面法、張拉體外預應力以及改變結構體系加固法等,但這些方法存在效果不明顯或耐久性差等問題。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種強度高、韌性好、耐久性優越的新型水泥基材料,UHPC加固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普通混凝土板的剛度和延性,并有良好的耐久性。而針對橋面板破損,目前主要采用整體或部分刨除再重新澆筑新混凝土的方法,采用新型的UHPC材料作為鋪裝層的材料,可以改善其受力性能以及耐久性。而目前國內外沒有UHPC用于橋面板加固的規范。在研究時需要測量UHPC與舊混凝土的粘結強度,其中就包括抗拉能力,由于目前沒有混凝土相應做抗拉實驗的裝置,國內外基本都是采用抗折強度換算。因此發明一套適用于混凝土抗拉的實驗裝置很有必要。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
本發明目的是方便做混凝土軸拉抗拉試驗。目前混凝土抗拉強度普遍采用抗折強度換算,因為目前還很難做到拉力方向與混凝土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因此會出現彎矩,測量結果會大大小于實際的混凝土抗拉強度。本裝置旨在使拉力與混凝土軸線保持在同一直線,使之不出現彎曲應力,使測量值更加接近于真實值。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測量新舊混凝土抗拉強度的施工裝置。模具、模具鎖(U型卡槽、U型卡扣)、預埋U型帶孔鋼釘、帶孔拉棒、鋼榫。其特點是模具可以重復使用,且能消除偏心帶來的彎矩。所述的一種用于測量混凝土抗拉強度的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可以重復使用,且拆模簡單方便。
所述的一種用于測量新舊混凝土抗拉強度的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HPC灌漿料為超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硅酸鹽水泥、微硅粉、納米碳酸鈣、河沙、減水劑、水、鋼纖維材料按照最大堆積密度理論堆積而成,其抗壓強度可以達到120~200MPa左右,抗拉強度可以達到7~12MPa左右。
所述的一種用于測量新舊混凝土抗拉強度的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可以重復使用,且拆模簡單方便。
所述的一種用于測量新舊混凝土抗拉強度的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鎖可以方便拆模。
所述的一種用于測量新舊混凝土抗拉強度的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帶孔鋼釘一頭預埋在混凝土里面,帶U型孔的一頭留在外面,方面與軸拉裝置連接,且使連接處形成一個固定鉸,使軸拉過程中可以消除彎矩。
所述的一種用于測量新舊混凝土抗拉強度的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帶孔拉棒通過鋼榫與U型帶孔鋼釘連接,使連接處形成一個固定鉸,使軸拉過程中可以消除彎矩。
所述的一種用于測量新舊混凝土抗拉強度的施工裝置,包括以下步驟:
(1)組裝好模具,預埋U型帶孔鋼釘,中間放好隔板,預澆筑一半普通混凝土,養護28天之后,對混凝土界面進行處理。
(2)將處理完界面之后的混凝土放回模具,在模具的另一邊也預埋U型帶孔鋼釘,匹配澆筑UHPC灌漿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工業大學,未經廣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4733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