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風冷式電動振動臺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47105.8 | 申請日: | 2021-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244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府曉宏;瞿磊;王麗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東菱振動試驗儀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7/02 | 分類號: | G01M7/02;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陳忠輝 |
| 地址: | 215163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冷 電動 振動 | ||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風冷式電動振動臺,其中風冷部分在現有基礎上的改良為在勵磁線圈表面或其底側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平貼而設三個以上導流的風道結構塊,該風道結構塊設有與進風口軸向重合或相接近的半開口槽,所有風道結構塊的槽口指向沿腔體周向保持一致;而定位塊調整為與振動臺軸向傾斜狀插設的導流塊。應用本發明電動振動臺,通過設置分布于不同位置的風道結構塊,使冷卻氣流轉變為多股自上而下旋轉,完整覆蓋所有間隙的每個角落;并且通過導流塊與風道結構塊相結合的風道引流作用,使冷卻氣流形成中心磁極外多層次的整體無死角的氣流,從而數十倍地延長冷卻路徑,提高了面向動圈、勵磁等冷卻氣流的流量可控性及冷卻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工業產品或零部件進行振動試驗的機具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風冷式電動振動臺的結構性優化。
背景技術
在電子、汽車、航空、艦船等工業制造領域,為了檢驗各類產品或零部件在組裝、運輸以及執行設計動作過程中承受環境振動的耐受力,常常會利用振動臺進行檢測試驗。根據檢測對象的不同,振動臺有多種形式;其中電動振動臺因操作簡便、檢測范圍廣、試驗結果可靠,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
電動振動臺是一種將電磁能轉換成機械動能、對測試對象提供激振力的成熟設備,其工作原理是根據電磁效應,在磁場中設置通以交變電流的動圈,從而產生機械性、頻次可調的激振力并作用于測試對象。磁場一般由同心套置的圓柱狀中心磁極和圓筒狀外圍勵磁線圈協同產生,為使磁場強度增強和可調,大多數電動振動臺采用勵磁線圈;此時,中心磁極、動圈和勵磁線圈一起構成“振動發生器”,動圈在中心磁極的對稱軸方向上下移動,輔以其它必備構件,使測試對象產生振動而檢測其性能。
在進行振動試驗時,電磁能轉化為動能的同時必然會有部分能量轉化為熱能,“振動發生器”是發熱主體。為防止設備故障,需將產生的熱量及時排散。通常,電動振動臺會設置基于風冷或液冷的散熱機構,通過與發熱零部件熱交換將熱量外排,實現局部到整體的冷卻作業。對于風冷式電動振動臺而言,如圖1和圖2所示,人們長期使用至今的風冷方案,是在振動臺底部裝接風機風管對內腔進行抽風冷卻,頂部的環境冷風從振動臺磁缸蓋13的進風口131(圖1中四個圓孔所示)向下,流經形成于中心磁極5、動圈31、勵磁線圈以及磁缸體11內壁之間的多條縫隙,并從振動臺底部排出,達到冷卻發熱主體的目的。上述縫隙成型于勵磁線圈本體內以及勵磁線圈外側與磁缸體內壁間垂直插設的若干定位塊6a實現的,從而實現留出氣流通道。
現有的這種風冷方案中,上述結構所形成的冷卻風道是軸向貫通、豎直向下通往磁缸底底側出風口141的,僅在出風口附近變向聚流。冷卻氣流在振動臺內流動路徑的長度十分有限,僅略大于振動臺的整體高度,因此冷卻氣流與發熱零部件的接觸時間較短,冷卻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由于通常勵磁線圈表面分布設有規則矩形狀的墊塊7、勵磁線圈外側與磁缸體之間的定位塊6a,都會在周向上割斷縫隙,直線向下的氣流受其阻礙,在墊塊底側易于產生大量的氣流死區,無法完全流經、覆蓋所有發熱區域;還很有可能形成大量湍流,阻擋冷卻氣流正常流動,導致局部過熱。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現有技術長期固化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一種風冷式電動振動臺,旨在改進振動臺內部的風冷結構,使冷卻氣流的流動軌跡生改變,延長氣流對發熱主體的冷卻時間,以解決振動臺在功能實現過程中的散熱降溫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東菱振動試驗儀器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東菱振動試驗儀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4710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