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牙齒種植體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43465.0 | 申請日: | 2021-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761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喬栒柏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喬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C8/00 | 分類號: | A61C8/00;A61C1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盧澤明 |
| 地址: | 519000 廣東省珠海市橫琴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牙齒 種植 | ||
本發明涉及牙科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牙齒種植體及其種植方法,本發明的牙齒種植體在主體上設置至少兩個種植部,能夠一次性修復相鄰兩個缺牙區,在主體的另一端設置埋入部,在牙槽骨上開設與埋入部和/或主體相配合的種植槽即可,相比于現有的需要在相鄰兩個缺牙區的牙槽骨上分別鉆孔的方式,種植槽的寬度可以小于鉆孔的孔徑也可以滿足種植體與牙槽骨緊密結合的要求,有效避免鉆孔時因骨密度不足而出現牙槽骨骨裂或崩斷等問題,埋入部上還設置有避讓部,有效避免埋入部擠壓到牙槽神經血管束,并且避讓部還可以起到準確定位作用,方便植入該牙齒種植體。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牙齒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牙齒種植體及其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代口腔種植技術已經發展成為有多學科前沿技術支撐的成熟口腔醫學中的一個獨立研究的范疇,已經建立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更完善的全新觀念和方法,口腔種植技術是將牙齒植入物的負荷轉移到周圍的生物組織,相比傳統的假義齒有著顯著的優點,因此種植牙齒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目前,種植牙咀嚼功能優于傳統假牙,其植入穩定性好、美觀舒適、一次性植入等優點成為牙齒缺失或者牙齒整形患者的首選。
很多口腔種植組件大致均為三段,其包括植入牙槽骨的種植體、種植基臺和牙冠。現有的種植體通常采用螺釘狀結構植入牙槽骨內以充當牙根的作用,再通過種植基臺連接牙冠。
而患者有兩個或以上并且相鄰的缺牙區時,需要依次植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種植體,有些患者存在這牙槽骨寬度、高度不足或骨質密度不足時,難以在牙槽骨上相近的兩個位置鉆孔。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牙齒種植體,包括:主體;至少兩個種植部,設置在所述主體的上端;埋入部,設置于所述主體的下端,且所述埋入部的下端設置有可讓位于牙槽神經血管束的避讓部。
進一步的,所述埋入部呈片狀。
進一步的,片狀的所述埋入部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愈合孔。
進一步的,所述避讓部呈階梯狀。
進一步的,所述埋入部的厚度尺寸自靠近所述主體的一端朝下逐漸減小。
進一步的,所述避讓部為所述埋入部自下而上傾斜延伸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埋入部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兩個所述埋入部間隔設置,并且相鄰兩個所述埋入部之間的間距為1.0cm至1.5cm。
進一步的,所述埋入部呈圓柱狀或錐柱狀。
進一步的,所述主體、所述種植部和所述埋入部一體成型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埋入部和/或所述主體的表面形成有粗化紋理。
進一步的,并且相鄰兩個所述種植部之間的間距為1.0cm至1.5cm。
進一步的,所述種植部呈柱狀,并且柱狀的所述種植部的外表面具有莫氏錐度。
進一步的,所述避讓部為設置在所述埋入部上的弧形缺口。
進一步的,至少兩個所述埋入部的高度尺寸不一。
進一步的,所述主體呈弧形塊狀,所述種植部和所述埋入部分設在所述主體相對的兩個端面上。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牙齒種植體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00:通過口腔內掃描的方式獲得牙槽骨及牙槽骨下方的牙槽神經血管束模型;
S200:根據S100獲得的模型確定牙齒種植體的結構模型;
S300:采用3D打印的方式制作牙齒種植體;
S400:對牙齒種植體進行表面處理,獲得粗化紋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喬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喬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434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