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鎖閉的起動活門裝置在航空發動機上的安裝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43037.8 | 申請日: | 2021-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060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5 |
| 發明(設計)人: | 石云飛;楊加壽;李俊勵;冀國鋒;班永麗;于佳;李升東;廖文兵;魏棣;王晶晶;高祥;張少江;黃進;楊進飛;李智偉;吳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發貴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02C7/00 | 分類號: | F02C7/00;F02C7/26;F02C7/057 |
| 代理公司: | 貴州派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劉宇宸 |
| 地址: | 550000 貴州***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起動 活門 裝置 航空發動機 安裝 結構 | ||
1.一種自動鎖閉的起動活門裝置在航空發動機上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裝在高壓壓氣機的機匣集氣腔C外部的安裝座E(1);
與安裝座E(1)安裝的當打開狀態放氣時活門(7)處于遠離集氣腔C內狀態的起動活門裝置,集氣腔C與起動活門裝置的下部進氣口連通;
燃燒室機匣的安裝座F(19),安裝座(19)與起動活門裝置上部進氣口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鎖閉的起動活門裝置在航空發動機上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動活門裝置包括:
外套(5),外套(5)的底面中部有與集氣腔C連通的進氣口;
與外套(5)周向進行依次固定安裝的錐體(6)、殼體(9),錐體(6)處于外套(5)和殼體(9)之間;錐體(6)上部與殼體(9)形成空腔,錐體(6)下部與外套(5)形成空腔,靠近與外套(5)連接處的錐體(6)和殼體(9)上均設有相對應連通的通氣孔,氣體可以從集氣腔C流至通氣孔排出外涵道;
活塞桿(11),活塞桿(11)小端可滑動貫穿在錐體(6)中部并固定有活門(7),活塞桿(11)向下滑動后帶動活門(7)與外套(5)的進氣口進行錐面緊密接觸,此時氣道處于關閉狀態,活塞桿(11)向上滑動后帶動活門(7)與外套(5)的進氣口進行分離,此時氣道處于打開狀態;
活塞桿(11)大端與錐體(6)和殼體(9)形成的空腔內壁可滑動緊密接觸,活塞桿(11)大端將錐體(6)和殼體(9)形成的空腔分隔為上、下的腔A、腔B;
位于被活門(7)遮擋部分的錐體(6)上有供氣體進出的通孔,使腔B與集氣腔C連通;
活塞桿(11)小端外部套有上下兩端分別與活塞桿(11)大端、錐體(6)接觸的彈簧(10),彈簧(10)在彈性形變時始終處于腔B內,腔A、腔B之間的壓力差使驅使活塞桿(11)克服彈簧(10)的彈力進行上下滑動;
殼體(9)上部有與腔A連通的呈水平狀的進氣口。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鎖閉的起動活門裝置在航空發動機上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錐體(6)、殼體(9)兩者與外套(5)經銷子(15)定位和螺釘(4)進行依次固定安裝。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鎖閉的起動活門裝置在航空發動機上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11)為T字形。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鎖閉的起動活門裝置在航空發動機上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11)大端外周安裝有密封圈(12)與錐體(6)和殼體(9)形成的空腔內壁進行可滑動緊密接觸。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鎖閉的起動活門裝置在航空發動機上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貫穿在錐體(6)中部后的活塞桿(11)小端經螺母E(8)旋合固定有活門(7)。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鎖閉的起動活門裝置在航空發動機上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E(1)與外套(5)的底面進行固定連接,集氣腔C與起動活門裝置的外套(5)的下部進氣口對應連通,集氣腔C與起動活門裝置的下部進氣口連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動鎖閉的起動活門裝置在航空發動機上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E(1)與外套(5)的底面經靠螺母F(3)和螺樁(2)固定連接。
9.如權利要求2或8所述的自動鎖閉的起動活門裝置在航空發動機上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F(19)經短管(16)與殼體(9)呈水平狀的進氣口連通。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自動鎖閉的起動活門裝置在航空發動機上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F(19)與管接嘴a(18)一端連通,管接嘴a(18)另一端經螺母C(17)與短管(16)一端連通,短管(16)另一端經螺母D(14)管接嘴b(13)連通,管接嘴b(13)與殼體(9)呈水平狀的進氣口連通,使腔A與燃燒室連通氣壓相同,實現安裝座(19)與起動活門裝置上部進氣口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發貴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發貴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43037.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小區內車路信息協同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可移動英語教學輔修教育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