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單井井口分離計量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41708.7 | 申請日: | 2021-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641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德高;余正倫;吳錦勇;丁亞塞;于平飛;陳安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金龍自控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7/00 | 分類號: | E21B47/00;E21B4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史云聰 |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溫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井口 分離 計量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單井井口分離計量裝置,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分離筒,兩個分離筒底部和上部分別通過管道連通,分離筒底部和上部的管道上分別設置有一個三通球閥,位于上部的三通球閥連通有進液口,位于底部的三通球閥連通有出液口;分離筒內底部設置有儲水包,分離筒外側設置有智能液位計,智能液位計底部與儲水包連通,智能液位計頂部與分離筒上部連通;智能液位計連通有控制器,控制器與三通球閥電連接;兩個分離筒頂部通過氣相管路連通,且位于分離筒頂部的氣相管路上設置有氣體流量計。本發明提供的單井井口分離計量裝置,結構簡單、維護方便,且計量方式便捷、計量結果準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田相關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單井井口分離計量裝置。
背景技術
油井產液量是油田開發的重要參數之一。隨著油田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對油井測量數據的準確可靠性及經濟合理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國內油田常規的油井計量方法主要有玻璃管量油、單井高架罐量油、翻斗量油、功圖法量油等。玻璃管量油計量設備簡單,但地面配套建設投資較大,操作相對復雜,計量誤差高達10~20%;單井高架罐量油不能實現油井連續計量,且受人工操作影響大,計量誤差大;翻斗稱重式量油通過檢測翻斗和油的重量,解決油品粘度高掛壁的問題,實現對單井的手動、自動連續計量,但其投資成本高達二十萬元,不適于油田單井計量;功圖法量油需要大量的油井生產數據,且受井下工況影響因素多,目前還沒有一種公認的比較成熟準確的阻尼系數計算方法,因此造成計量誤差較大。
因此,有必要研發一種維護簡單、成本低的計量裝置,實現數據的準確計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單井井口分離計量裝置,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結構簡單、維護方便,且計量方式便捷、計量結果準確。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單井井口分離計量裝置,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分離筒,兩個所述分離筒底部和上部分別通過管道連通,所述分離筒底部和上部的管道上分別設置有一個三通球閥,位于上部的所述三通球閥連通有進液口,位于底部的所述三通球閥連通有出液口;所述分離筒內底部設置有儲水包,所述分離筒外側設置有智能液位計,所述智能液位計底部與所述儲水包連通,所述智能液位計頂部與所述分離筒上部連通;所述智能液位計連通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三通球閥電連接;兩個所述分離筒頂部通過氣相管路連通,且位于所述分離筒頂部的氣相管路上設置有氣體流量計。
可選的,所述分離筒為圓柱狀結構,所述分離筒底部設置有圓柱狀的基座,所述基座內部中空,且與所述分離筒內部連通;所述分離筒分別為結構相同的第一分離筒和第二分離筒,所述三通球閥分別為結構相同的第一三通球閥和第二三通球閥;所述第一分離筒與所述第二分離筒底部的基座通過管道連通,且所述第一分離筒與所述第二分離筒底部的基座連通的管道上設置有第一三通球閥,所述第一分離筒和第二分離筒上部通過管道連通,且所述第一分離筒和第二分離筒上部連通的管道上設置有第二三通球閥,所述第二三通球閥連通有進液口,所述第一三通球閥連通有出液口;所述儲水包設置于所述基座內。
可選的,所述基座側壁上連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設置有閥門。
可選的,所述基座外側設置有開口向上的加水漏斗,所述加水漏斗底部與所述儲水包連通,且所述加水漏斗上設置有控制閥。
可選的,連通所述分離筒上部的管道兩端分別沿所述第一分離筒和第二分離筒的筒壁切向接通所述第一分離筒和第二分離筒,由于進液口連通的管道是切向接入分離筒的,原油進入分離筒也是沿筒壁切向進入,由于液體有一定的壓力,進入后會形成高速旋轉流場,此作用稱為旋流作用;原油經進液口進入分離筒,產生旋流作用,液相在離心力、重力和浮力作用下形成一個倒錐形的渦流面,密度大的液相沿分離筒的筒壁流到底部,密度小的氣相沿渦旋的中央上升至分離筒頂部,實現液相氣相的分離。
可選的,所述第一三通球閥和第二三通球閥均為氣動球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金龍自控設備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金龍自控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4170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