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合絮凝裝置及混合絮凝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35998.4 | 申請日: | 2021-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7279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銳;王冠群;吳華成;李永立;王競一;張學勤;黃衛江;張洪江;周衛青;李朋;劉玉鵬;胡遠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河北涿州京源熱電有限責任公司;三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C02F9/00;C02F1/66;C02F1/58;C02F1/56;C02F103/18;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張德斌;韓蕾 |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合 絮凝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混合絮凝裝置及混合絮凝方法。混合絮凝裝置設置有內螺紋管和擴容設備,擴容設備的入口與內螺紋管出口連通;擴容設備選用底部入口截面積小、頂部出口橫截面積大的喇叭口;內螺紋管上設置有加藥口。混合絮凝方法利用混合絮凝裝置進行,包括:將待處理污水自混合絮凝裝置的內螺紋管入口注入,并通過加藥口向待處理污水中加入混合絮凝用藥劑;待處理污水與混合絮凝用藥劑在內螺紋管中混合后,自擴容設備入口進入并自擴容裝置出口排出,實現污水混合絮凝處理。本發明提供的混合絮凝裝置及混合絮凝方法能夠實現大顆粒絮凝物形成,同時避免在絮凝裝置底部產生沉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合絮凝裝置及方法,屬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火電廠脫硫廢水具有含鹽量高、成分復雜、水質波動較大,對其接觸設備會產生嚴重腐蝕等特點,處理難度極大,直接排放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實現火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脫硫廢水一般都要經過預處理,脫硫廢水預處理系統一般由廢水爆氣池、三聯箱(由中和箱、反應箱、絮凝箱組成)、澄清池、清水池、污泥處理裝置和加藥裝置組成。三聯箱是脫硫廢水預處理的主體設備之一,通過在中和箱投加堿性石灰調節pH至堿性,通過向反應箱中投加有機硫、絮凝劑形成大顆粒絮凝物,通過向絮凝箱中加入助凝劑使反應箱中大顆粒絮凝物形成超大顆粒絮凝物。經過三聯箱處理后,廢水進入澄清池,進行泥水分離。
目前脫硫廢水處理中廣泛使用的混合絮凝裝置都類似于三聯箱的裝置,常見的三聯箱設備如圖1所示。三聯箱為三個串聯的長方形箱體或者罐體,通過向不同箱體或罐體中加化學藥達到混合絮凝效果。然而,三聯箱占地體積大、施工工程量大;各箱均需配大型機械攪拌器導致能耗較高,另外在攪拌過程中,因為機械碰撞及轉速調整等原因不利于形成大顆粒絮凝物,箱底易產生沉淀不好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混合絮凝裝置;該混合絮凝裝置能夠實現大顆粒絮凝物形成,同時避免在絮凝裝置底部產生沉淀。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混合絮凝裝置,其中,該裝置設置有內螺紋管和擴容設備,所述擴容設備的入口與內螺紋管出口連通;
其中,所述擴容設備選用底部入口截面積小、頂部出口橫截面積大的喇叭口;
其中,所述內螺紋管上設置有加藥口。
使用上述混合絮凝裝置進行污水絮凝處理時,污水從內螺紋管入口端進入,絮凝處理用藥品自內螺紋管上的加藥口加入,廢水與藥品在內螺紋管中實現充分混合后進入擴容設備,最終在擴容設備頂部處形成邊界清晰、密集的大顆粒礬花(絮凝物)完成污水絮凝處理,污水絮凝處理后自混合絮凝裝置流出、進入澄清池中進行后續處理。使用上述混合絮凝裝置進行污水絮凝處理過程中,依靠具有一定流速的水在螺紋管內產生橫向的旋轉力實現廢水與藥品混合,在此過程中沒有機械攪拌裝置的使用避免破壞礬花,同時借助于橫向的旋轉力不易產生沉淀;通過擴容設備使水流速度、旋轉速度自下而上逐漸變慢,利于礬花逐漸生成變大、變密、礬花邊界變得更清晰,最終實現在擴容設備頂部處形成邊界清晰、密集的大顆粒礬花(絮凝物)。
在上述混合絮凝裝置中,優選地,內螺紋管上自入口處至出口依次設置有第一加藥口、第二加藥口和第三加藥口;其中,第一加藥口用于實現中和藥劑加藥,第二加藥口用于實現有機硫藥劑、絮凝藥劑加藥,第三加藥口用于實現助凝藥劑加藥;
更優選地,所述第二加藥口距離第一加藥口的距離不低于1米;進一步優選為1.0-2.5米;
更優選地,所述第三加藥口距離第二加藥口的距離不低于2.5米;進一步優選為2.5-3.5米;
更優選地,所述第三加藥口距離內螺紋管出口的距離不低于0.5米;進一步優選為0.5-0.8米;
更優選地,所述第一加藥口位于所述內螺紋管的入口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河北涿州京源熱電有限責任公司;三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河北涿州京源熱電有限責任公司;三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3599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