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輔助固定組件及具有其的電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32779.0 | 申請日: | 2021-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299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9 |
| 發明(設計)人: | 沈靜文;盧素華;黃恒;熊若涵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1/18 | 分類號: | H02K1/18;H02K5/24;H02K1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譚玲玲 |
| 地址: | 51907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輔助 固定 組件 具有 電機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輔助固定組件及具有其的電機。其中,輔助固定組件用于將電機定子安裝在機殼內,輔助固定組件包括:限位結構,至少部分限位結構伸入機殼內且與機殼限位配合;其中,限位結構具有限位凹部,至少部分電機定子的一端伸入限位凹部內,以使該端的端面與限位凹部限位配合止擋。本發明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針對不同外徑尺寸的電機定子需要對機殼重新開模而增大了電機加工成本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機加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輔助固定組件及具有其的電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在對電機進行加工的過程中,針對同一機座號的電機,加工不同外徑尺寸的電機定子時需要使用不同內徑的機殼,即加工不同外徑尺寸的電機定子需要對機殼重新開模。
然而,上述加工方式不僅增加了電機的加工、設計成本,也導致電機的加工周期較長,影響電機的加工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輔助固定組件及具有其的電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針對不同外徑尺寸的電機定子需要對機殼重新開模而增大了電機加工成本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輔助固定組件,用于將電機定子安裝在機殼內,輔助固定組件包括:限位結構,至少部分限位結構伸入機殼內且與機殼限位配合;其中,限位結構具有限位凹部,至少部分電機定子的一端伸入限位凹部內,以使該端的端面與限位凹部限位配合止擋。
進一步地,限位結構為筒狀結構,限位凹部設置在筒狀結構的內周面上。
進一步地,限位凹部為一個;或者,限位凹部為多個,多個限位凹部沿筒狀結構的周向間隔設置。
進一步地,筒狀結構的內周面包括順次連接的第一環形面、過渡面及第二環形面,第一環形面與過渡面圍繞形成限位凹部,以使端面與過渡面限位止擋;其中,第一環形面和第二環形面均與筒狀結構同軸設置。
進一步地,第一環形面的內徑D1小于第二環形面的內徑D2,第一環形面的內徑D1與電機定子的定子線包外徑D3之間滿足:D1-D3≥5mm。
進一步地,第二環形面的內徑D2與電機定子的外徑D相同。
進一步地,第二環形面與限位結構的外周面之間具有預設厚度H,預設厚度H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10mm;和/或,第二環形面的寬度W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15mm。
進一步地,限位結構為多個,多個限位結構包括第一限位結構和第二限位結構,沿電機定子的中心軸,第一限位結構位于前端蓋與第二限位結構之間,第二限位結構位于后端蓋與第一限位結構之間。
進一步地,第二限位結構具有設置在限位結構的外周面上的環形凹部,環形凹部用于避讓后端蓋的環形凸起。
進一步地,環形凹部為環形槽,環形槽的槽壁與環形凸起之間具有預設間隙S,預設間隙S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2.5mm。
進一步地,第二限位結構朝向后端蓋的端面與機殼朝向后端蓋的端面平齊設置。
進一步地,限位結構具有凹槽,沿限位結構的徑向,凹槽貫穿限位結構;其中,凹槽為一個;或者,凹槽為多個,多個凹槽沿限位結構的周向和/或軸向間隔設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以及設置在機殼內的電機定子、轉子及輔助固定組件,轉子設置在電機定子內;其中,輔助固定組件為上述的輔助固定組件。
進一步地,電機還包括:緩沖結構,設置在電機定子和機殼之間;其中,緩沖結構為彈簧;或者,緩沖結構由橡膠、硅膠、海綿中的一種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3277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