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馬氏體耐熱鋼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28693.0 | 申請日: | 2021-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894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馮周榮;納學洋;李永新;馬進;晁博嗣 | 申請(專利權)人: | 共享鑄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8/54 | 分類號: | C22C38/54;C22C38/52;C22C38/48;C22C38/46;C22C38/44;C22C38/42;C22C38/04;C22C38/02;C21D1/28;C21D1/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50021 寧夏回族自治***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馬氏體 耐熱鋼 | ||
本發明屬于鑄造技術領域,主要涉及一種新型9Cr?3W?3Co馬氏體耐熱鋼材料的成分設計,在成分設計過程中添加了Ni元素,在不降低材料塑性的前提下,增加材料的強度,提高材料的室溫力學性能;更多的添加了B、N等微量元素,便于熱處理后使得B元素大幅分布在M23C6碳化物上提高材料的高溫持久強度;添加了微量的Mo元素,起到固溶強化和析出強化的作用;下調Cu元素含量要求,降低Cu元素脆傾向。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鑄造技術領域,主要涉及一種新型9Cr-3W-3Co馬氏體耐熱鋼材料的成分設計。
背景技術
耐熱鋼材料主要應用于煤電行業超超臨界機組關鍵零部件用材料,此類材料的耐高溫性能越好,發電機組鍋爐蒸汽壓力及溫度才能不斷提高,電站運行工作效率也就越高。目前國內參數為31MPa/600℃/620℃/620℃的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仍采用600℃等級機組用材。汽輪機轉子、高溫內缸、隔板、葉片等主要的高溫部件用材普遍采用改良型12%Cr鋼或新型12%Cr鋼,如CB2和FB2等。鍋爐高溫過熱器及再熱器蒸汽集箱及管道均采用P92,高溫受熱面采用Super304H、HR3C及TP347HFG等奧氏體耐熱鋼。620℃機組未選用新材料主要是并無成熟的新材料可用,只是對現有材料采取了一定控制措施。但再熱蒸汽溫度的提高,高溫部件用材基本都達到了使用極限,為保證機組長期穩定運行,需要選用更高溫耐熱材料。隨著機組蒸汽參數的提高,燃煤發電機組用鋼材沿著優質碳素鋼—低合金珠光體耐熱鋼—中合金貝氏體耐熱鋼—中合金馬氏體耐熱鋼—鎢強化型合金馬氏體耐熱鋼—奧氏體不銹耐熱鋼—改型奧氏體不銹耐熱鋼—鎳基合金的演變方向順序推進。機組參數從620℃躍升至700℃還是有一定難度,630~650℃等級的機組參數仍是一個重要的技術發展階段,相應的目前迫切需要針對630~650℃耐熱材料進行研究開發,以提高機組高溫抗氧化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的馬氏體耐熱鋼,在9%~12%Cr鋼的合金成分上進行優化調整,得到一種新型的9Cr-3W-3Co馬氏體耐熱鋼材料,克服現有耐熱鋼材料的使用溫度及持久壽命不足問題,將現有耐熱鋼材料的使用溫度由600~620℃提高至630~650℃,進一步提高材料的使用溫度及持久壽命,顯著提高機組使用效率,達到節能減排目的。
一種馬氏體耐熱鋼,按重量百分比計,所述馬氏體耐熱鋼的成分為:C:0.08~0.1%;Si:0.20~0.30%;Mn:0.40~0.50%;P<0.01%;S<0.01%;Cr:8.8~9.2%;Mo<0.05%;Ni:0.2~0.4%;V:0.18~0.22%;W:2.7~2.8%;Al:<0.015%;B:0.011~0.013%;Co:2.9~3.1%;N:0.01~0.02%;Nb:0.04~0.05%;Cu:≤0.3;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元素。
所述的馬氏體耐熱鋼合理控制C(碳)元素含量為:0.08~0.1%;C元素是強奧氏體形成元素,可抑制鐵素體的形成,屬于間隙固溶強化元素。C元素形成奧氏體的能力是Ni的30倍。當C元素的含量超過0.1%時,鋼的持久強度會下降。第四代鐵素體型耐熱鋼中C元素含量的添加范圍為0.02~0.12%,在這個范圍內經過熱處理后的微觀組織皆為板條狀馬氏體,但在不同的碳含量下,晶粒內和晶界處的析出物的數量和種類會有所不同。C元素含量越少析出的M23C6碳化物越少,越可能在晶界上析出細小的MX碳氮化物,從而提高其高溫持久強度,但是,合金元素總量恒定,晶界上的MX碳氮化物析出越多,基體內的MX碳氮化物就越少,其室溫拉伸強度就越低,綜合考慮選擇0.08~0.1%的C元素,可以使晶界上的M23C6不至于過大,也可以使基體內的MX碳氮化物彌散分布,獲得最佳的力學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共享鑄鋼有限公司,未經共享鑄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286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