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漏纜仿真設計及分析方法、系統、設備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21336.1 | 申請日: | 2021-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694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9 |
| 發明(設計)人: | 曹潘;張昕;楊拉明;黃曉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西電光電纜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113/1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馬貴香 |
| 地址: | 710082***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仿真 設計 分析 方法 系統 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漏纜仿真設計及分析方法、系統、設備及存儲介質,方法包括:創建漏纜模型,并在漏纜模型基礎上創建漏纜端口、天線、空氣倉;在天線兩臂設置理想電邊界,在空氣倉表面設置輻射邊界,在漏纜兩端口及天線設置端口激勵;設置頻率及頻率范圍、掃描變量,進行參數掃描分析和掃頻分析設置;進行檢查判斷,若參數完整且正確,進行仿真分析;若存在錯誤,查找錯誤原因并進行修改,檢查無誤后,運行仿真分析。本發明能夠對漏纜各頻率耦合損耗和衰減常數進行準確仿真分析,與實際測試值對比分析,能夠快速實現槽孔改進和優化,確定產品性能更優的槽孔尺寸和結構,從而提高研發效率和質量,降低研發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漏纜仿真分析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漏纜仿真設計及分析方法、系統、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漏纜具有無線信號覆蓋均勻、穩定的特性,在特定場景下可以達到天線覆蓋無法滿足的高速、穩定、安全的信號保障。為了降低投資建設成本,實現“共建共享”,敷設一根漏泄同軸電纜,傳送所使用的2G、3G、4G、5G所有制式的信號,解決兼容700MHz-3700MHz頻率5G信號同步覆蓋和傳輸的難題。
漏泄同軸電纜的外導體上開有周期性縫隙,每一個縫隙都是能量傳播的反射點,對于這種周期性的反射,當相鄰反射點之間的距離滿足一定的關系時,電纜在此頻率上將產生諧振,即電能量在該頻率下出現來回振蕩,并出現駐波峰值和衰減峰值,解決方法是在各周期內增加開縫,使某些頻率點的駐波比下降,達到工程實際的要求。漏纜設計和分析時,無法確定結構、開槽孔間距、角度、槽長、槽寬對駐波值、衰減值和耦合損耗得影響多大,需要加工不同形狀外導體槽孔來驗證,同時對生產的漏纜測試后,無法確定從槽長、角度、槽間距改進后更能夠優化性能,從而增加研發成本,同時影響研發進度和質量。因此,需要采用一種快速的漏纜仿真分析方法。
專利號CN201910584096.3涉及一種虛擬現實平臺下的柔性電纜仿真分析方法,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虛擬現實平臺下的柔性電纜仿真分析方法,具體步驟為:搭建柔性電纜仿真分析系統,電氣設計模塊定義電氣節點,結構設計模塊設計電纜結構模型,柔性電纜設置模塊創建電纜仿真分析模型,柔性電纜設置模塊設置電纜屬性,運動仿真分析模塊設置運動仿真邊界條件,運動仿真分析模塊進行柔性電纜運動仿真,柔性電纜仿真模塊進行電纜布線優化,運動仿真分析模塊進行環境因素影響分析,輸出仿真結果與文件記錄。本方法解決了電纜設計和柔性仿真的問題,可以實現電纜長度和裝配過程的優化設計,有效減少裝備研制過程中的方案反復。然而一種虛擬現實平臺下的柔性電纜仿真分析方法,產品涉及電纜裝配、運動時,剛性的CAD設計模型已不能滿足仿真分析需求,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基于現有的裝配工藝分析方法,針對電纜網的特點進行柔性建模。通過電纜分析仿真平臺,建立電纜網裝配空間的分析規則,并據此開展動態仿真,對彈上電纜的裝配方法、裝配順序和裝配過程進行分析,從而更快速地定位并解決問題。但該方法涉及一種柔性電纜的仿真分析方法領域,同時該方法主要是快速定位并解決問題,而無法對漏纜在電磁場中不同頻率的衰減常數和耦合損耗進行仿真分析。
專利號CN201810892588.4涉及一種寬頻段超柔漏泄同軸電纜,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寬頻段超柔漏泄同軸電纜,其支持800MHz~3600MHz的使用頻段,滿足5G系統使用需求,其更寬的使用頻段也為多系統共用提供了便利,解決多系統合路共用一根漏纜時所面臨的多頻點多系統接入的擴頻問題、高低頻單邊覆蓋距離差異的問題、多信號同行的干擾、串擾問題和密集布線帶來的信號的惡化問題。其包括由外向內依次排列的橫截面為圓環狀的護套、外導體、絕緣層,所述絕緣層的內腔內布置有內導體,所述外導體的其中一徑向區域沿著長度方向周期性布置有至少兩組槽孔組,每個槽孔組內包括至少兩種不同的槽孔參數,槽孔參數具體包括但不限于槽孔形狀、漸變節距、槽寬、槽長、開槽傾角、開孔間距、組合槽孔樣式。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存在如下缺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西電光電纜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未經西安西電光電纜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2133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