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能捕獲巖體弱區的注漿管裝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21239.2 | 申請日: | 2021-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5350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紅坤;龐浩然;汪永宏;池慶清;王永喜;呂祥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電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11/10 | 分類號: | E21D11/10;E21F17/18;E21F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朱艷華 |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捕獲 體弱 注漿管 裝置 施工 方法 | ||
1.一種能捕獲巖體弱區的注漿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外層注漿管、內層筒及控制單元;
所述外層注漿管為柔性結構,所述外層注漿管沿軸線方向設置兩排或大于兩排外層注漿孔,所述外層注漿管管壁設置有能感知外部巖體壓力的壓力感應片;所述外層注漿管包括內層的基底層和外層的表面接觸層,在所述基底層和表面接觸層中間布置所述壓力感應片;
所述內層筒為剛性結構,所述內層筒沿軸線方向設置一排內層注漿孔;
所述外層注漿管套裝在所述內層筒外,所述內層筒在所述控制單元的控制下能在所述外層注漿管內旋轉,使所述內層注漿孔與設定的外層注漿孔對齊或錯開;
根據巖體的實際情況,確定巖體弱區的應力閾值;所述外層注漿管內設置的壓力感應片測量不同壓力感應片所在位置的應力值,當測量的應力值小于所述應力閾值時,即判斷為巖體弱區;控制單元根據巖體弱區所在位置,選定與巖體弱區最臨近的外層注漿孔的位置;控制單元控制內層筒旋轉,使得內層筒的內層注漿孔與巖體弱區最臨近的外層注漿孔對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捕獲巖體弱區的注漿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層注漿管管壁上還設置有能感知所述外層注漿孔位置的第一位置感應片,所述內層筒筒壁上設置有能感知所述內層注漿孔位置的第二位置感應片;所述第一位置感應片、第二位置感應片均與所述控制單元信號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捕獲巖體弱區的注漿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層和表面接觸層的材質為聚氯乙烯或皮革,所述壓力感應片通過熱熔膠與所述基底層和表面接觸層固定連接。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能捕獲巖體弱區的注漿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筒為鋼筒,所述第二位置感應片設置在所述內層筒內壁。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捕獲巖體弱區的注漿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層注漿孔為3-8排,沿所述外層注漿管管周均勻布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捕獲巖體弱區的注漿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單元為電子計算機。
7.一種使用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能捕獲巖體弱區的注漿管裝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鉆孔后打入所述能捕獲巖體弱區的注漿管裝置;
S2、根據巖體的實際情況,確定巖體弱區的應力閾值;所述外層注漿管內設置的壓力感應片測量不同壓力感應片所在位置的應力值,當測量的應力值小于所述應力閾值時,即判斷為巖體弱區;
S3、控制單元根據巖體弱區所在位置,選定與巖體弱區最臨近的外層注漿孔的位置;
S4、控制單元控制內層筒旋轉,使得內層筒的內層注漿孔與步驟S3確定的與巖體弱區最臨近的外層注漿孔對齊;
S5、注漿:砂漿依次通過內層注漿孔、外層注漿孔注入巖體弱區,對巖體弱區進行加強;
S6、注漿結束后,首先回收內層筒,然后再回收外層注漿管。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能捕獲巖體弱區的注漿管裝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5中,當有兩個或大于兩個巖體弱區時,控制單元控制內層筒依次旋轉到不同巖體弱區所對應的外層注漿孔位置并注漿,直到完成所有巖體弱區的注漿。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能捕獲巖體弱區的注漿管裝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當所確定的巖體弱區位于兩排外層注漿孔之間的中部區域時,同時選擇該兩排外層注漿孔進行注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電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電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2123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水體生態修復方法
- 下一篇:新型電池充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