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脊柱全內鏡下椎間融合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20100.6 | 申請日: | 2021-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937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姚益奇;姚柏艇;卓清山;張鵬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華科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2/44 | 分類號: | A61F2/44;A61F2/4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寧波***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脊柱 全內鏡下椎間 融合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脊柱全內鏡下椎間融合系統,包括椎間融合器、手柄器械、骨水泥注射組件和骨泥注射組件。本發明的椎間融合器在骨水泥注射組件遠端處導絲的作用下盤成預設形狀,經骨水泥注射組件往融合器內灌注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后穩定支撐椎間隙,經骨泥注射組件灌注骨泥,填充剩余椎間隙空腔,達到術后融合的效果。本發明的脊柱全內鏡下椎間融合系統可行脊柱內鏡通道內全程可視化手術操作,手術更安全,微創化的脊柱內鏡下手術,手術更微創,減少神經牽拉與騷擾,降低術后神經并發癥風險,減少術中出血,提高患者預后效果,縮短了手術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脊柱全內鏡下椎間融合系統。
背景技術
脊柱退行性疾病及其結構受損是造成人體頸肩腰腿疼痛、感覺和運動功能受損甚至喪失的一個重要原因。上世紀50年代,Cloward首先提出后路腰椎融合術(PLIF),該技術發展成為當今脊柱外科基本術式之一。1986年Badgy和Kuslich 設計出適用于人體的椎間融合器(Cage),即BAK系統。此后,椎體間植骨融合技術有了較大發展,成為治療脊柱退行性疾病和結構損傷的一種基本手術方式。
椎間融合器的原理是以病變椎間隙為中心,在植入椎間融合器后,撐開力使融合節段的肌肉、纖維環和前、后縱韌帶處于持續張力狀態下,使融合節段和融合器達到三維超靜力學固定。其次,椎間融合器通過恢復椎間隙的高度,以恢復脊柱前、中柱的應力及穩定,恢復、維持脊柱固有生理凸起,擴大椎間孔,緩解硬膜囊、神經根的受壓。椎間融合器的中空結構為其內的松質骨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力學環境,從而達到界面永久融合的目的。
現有的常規融合器一般為一系列固定形狀的塊狀,例如箱式結構,依靠一系列高度型號適應不同的椎體間隙,無法完全和病患的椎間隙匹配;而且為了達到良好的支撐效果,設計時支撐面需盡量大,體積較大,從而導致植入通道也較大,病患損傷較大,術后恢復慢,這會給患者帶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雙重痛苦。一般的微創手術雖然可以減少創傷切口,縮小融合器入路通道,但融合器在機械結構方面往往只能實現高度方向的可變或者寬度方向的可變,在高度提升和椎體接觸面積方面兩者無法兼容,而機械結構限制了植骨空間,影響融合效果,導致手術效果不佳,可能還需要進行二次手術,給患者帶來更加沉重的負擔。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融合器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脊柱全內鏡下椎間融合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脊柱全內鏡下椎間融合系統,包括一可折疊的融合器主體、手柄器械、骨水泥注射組件和骨泥注射組件;所述融合器主體包括遠端頭、球囊和近端頭;
所述融合器主體在所述骨水泥注射組件遠端處的導絲的作用下盤成預設形狀,所述融合器主體內注入骨水泥,凝固后穩定支撐椎間隙。
進一步地,所述導絲擁有彈性記憶變形能力,拉直后能恢復成預設形狀。
進一步地,所述導絲可以引導所述球囊形成預設形狀。
進一步地,所述骨水泥注射組件還包括骨水泥外管骨水泥內管、手柄連接頭Ⅰ、限位塊Ⅲ和骨水泥注射接頭;所述骨水泥外管遠端與所述導絲近端連接;所述骨水泥外管和骨水泥內管的側壁均開設有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導絲和骨水泥外管外覆有一層光滑的、不與骨水泥反應的膜。
進一步地,撤離所述骨水泥組件后融合器主體內留有一完整的空腔通道,所述通道將骨泥輸送到所述融合器主體的中間空腔內。
進一步地,所述融合器主體截面為兩邊窄上下寬的形態。
進一步地,所述球囊在骨水泥填充注射時能夠貼附軟骨終版上的不規則形狀,骨水泥固化后所述融合器主體的抗移位能力大大增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華科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寧波華科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2010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