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復合菌組合物、復合菌制劑及相關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07576.6 | 申請日: | 2021-08-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0438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5 |
| 發明(設計)人: | 錢瑋;馬箭;邱勁;楊海;陳振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02F3/34;C12R1/125;C12R1/07;C12R1/01;C12R1/1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楊明霞 |
| 地址: | 215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污水處理 復合 組合 制劑 相關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復合菌組合物、復合菌制劑及相關應用。具體而言,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菌組合物,其包括:枯草芽孢桿菌10?20重量份、解淀粉芽孢桿菌10?20重量份、亞硝化單胞菌8?15重量份、約翰氏不動桿菌8?15重量份和丁酸梭菌1?5重量份。本發明還提供了包括所述復合菌組合物的復合菌制劑以及復合菌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的復合菌組合物各種微生物之間能夠發揮協同作用,對污水的凈化效果好,制備方法簡單,具有較強的使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復合菌組合物、復合菌制劑及其相關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日益擴大,伴隨著污染物排放量不斷增大,污水管網和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日漸不足,致使大量污水和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道,引起普遍的水體富營養化,導致水體中化學需氧量(COD)、氮(N)、磷(P)等污染物增加,污染嚴峻。生態系統結構的嚴重失衡,使水體出現季節性或常年性黑臭,成為目前較為突出的水環境問題,也嚴重影響著我國城市的良好發展。
目前,水污染的處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作用處理、分離和回收廢水中的污染物;化學法主要是利用化學反應或物理化學作用回收可溶性廢物或膠體物質,例如,中和法用于中和酸性或堿性廢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廢物在兩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類、重金屬等;氧化還原法用來除去廢水中的還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殺滅天然水體中的病原菌等;生物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處理廢水中的有機物。微生物處理法由于具有工序簡易、作用顯著、價格低廉、天然節能環保、二次污染少等優點,而受到了廣泛的研究,其中,復合微生物菌劑通過幾種不同類型的微生物共同作用降解污染物,在水產養殖業有眾多研究和應用,主要用于改善養殖水質。例如,CN108862590A中公開了一種復合菌制劑,該復合菌制劑中包括赤紅球菌,可以以腈類化合物作為唯一能源進行生長繁殖,可以降解丙烯腈廢水中的腈類化合物等污染物,提高丙烯腈廢水的可生化性。
雖然目前關于復合微生物菌劑的研究較多,但是復合微生物菌劑中由于微生物的生長能力不同,容易產生拮抗作用,優勢菌種容易抑制弱勢菌種的生長,從而影響整個制劑對于污水的凈化效果。
因此,開發一種各微生物之間能夠充分發揮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更加高效凈化污水的復合微生物菌劑是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復合菌組合物。本發明提供的復合菌組合物通過特定的菌種按照特定的比例進行配伍,能夠最大程度上避免菌種之間的相互抑制作用;同時,通過將特定的菌種按照特定的比例配伍,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菌種之間的協同作用,對污水的凈化能力強、凈化效果好。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復合菌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復合菌制劑,所述復合菌制劑包括本發明提供的復合菌組合物。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污水處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本發明提供的復合菌組合物或復合菌制劑對污水進行處理。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復合菌組合物,其包括: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10-20重量份、解淀粉芽孢桿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10-20重量份、亞硝化單胞菌(Nitrosomonas)8-15重量份、約翰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8-15重量份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1-5重量份。
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案,本發明所述復合菌組合物,其中的枯草芽孢桿菌的含量例如可以選自10、11、12、13、14、15、16、17、18、19、20重量份或它們之間任意范圍內的任意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科技大學,未經蘇州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0757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機械臂結構設計方法
- 下一篇:一種市政施工鋪設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