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便攜式PM2.5顆粒物和臭氧掃描激光雷達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05145.6 | 申請日: | 2021-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2465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9 |
| 發明(設計)人: | 曹開法;汪思保;蔣建平;孫靈;王治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科創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5/06 | 分類號: | G01N15/06;G01N21/33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眾智信知識產權事務所 53113 | 代理人: | 朱世新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攜式 pm2 顆粒 臭氧 掃描 激光雷達 | ||
本發明提供一種便攜式PM2.5顆粒物和臭氧掃描激光雷達,包括:平臺,在其的一面安裝有圓形鏡筒;發射光源系統,安裝在所述平臺上,用于向大氣發射激光光源,所述激光光源經大氣散射后產生回波信號;光學望遠鏡接收系統,裝所述圓形鏡筒的尾部,用于接收所述回波信號;控制系統,安裝在平臺上,用于控制發射光源系統和光學望遠鏡接收系統。本發明,該激光雷達采用5KHZ以上的脈沖激光光源,適合快速掃描監測;激光雷達采用紫外?可見光差分,吸收截面最大,探測精度高;激光雷達采用自動光路校正技術,方便長時間穩定運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氣污染監測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便攜式PM2.5顆粒物和臭氧掃描激光雷達。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顆粒物污染總體控制的比較好,數值逐漸下降,但是臭氧污染問題逐漸上升,部分區域污染嚴重。大氣臭氧激光雷達通過發射多波長激光實現大氣臭氧廓線的探測。目前臭氧激光雷達體積大﹑重量大﹑價格貴同時使用不方便。掃描監測時需增加振鏡方式掃描,增加成本同時降低能量和性能。這些問題滿足不了目前環境監控需求的方便移動﹑可靠穩定﹑戶外使用﹑工作模式自動切換等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PM2.5顆粒物和臭氧掃描激光雷達,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便攜式PM2.5顆粒物和臭氧掃描激光雷達,包括:
平臺,在其的一面安裝有圓形鏡筒;
發射光源系統,安裝在所述平臺上,用于向大氣發射激光光源,所述激光光源經大氣散射后產生回波信號;
光學望遠鏡接收系統,裝所述圓形鏡筒的尾部,用于接收所述回波信號;
控制系統,安裝在平臺上,用于控制發射光源系統和光學望遠鏡接收系統。
優選的,所述光學望遠鏡接收系統包括配在圓形鏡筒內的接收望遠鏡。
優選的,所述圓形鏡筒和平臺平板通過加強筋鏈接程成整體。
優選的,所述發射光源系統包括激光雷達主機,該激光雷達主機安裝在掃描云臺上,所述掃描云臺安裝在平臺上,用于實現三維掃描。
優選的,該雷達還包括TEC散熱系統,該TEC散熱系統安裝在平臺上用于為發射光源系統散熱。
優選的,所述TEC散熱系統的溫控采用TEC或液體導熱到熱板上,再通過散熱器和風扇散熱。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該激光雷達采用5KHZ以上的脈沖激光光源,適合快速掃描監測。
(2)該激光雷達采用紫外-可見光差分,吸收截面最大,探測精度高。
(3)該激光雷達采用自動光路校正技術,方便長時間穩定運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三維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激光雷達主機及云臺安裝示意圖。
圖中:1平臺、2圓形鏡筒、3光學望遠鏡接收系統、4發射光源系統、5激光雷達主機、6掃描云臺、7TEC散熱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請參閱圖1至圖2,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科創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科創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0514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