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撞損T梁的加固修復結構及加固修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04054.0 | 申請日: | 2021-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3096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劉月虎;王小龍;曹宏波;姚明;王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路橋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山東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2/00 | 分類號: | E01D22/00;E01D2/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固 修復 結構 方法 | ||
本申請涉及一種撞損T梁的加固修復結構及加固修復方法,涉及橋梁施工的領域,加固修復結構,包括布設在腹板兩側的多根交錯設置的鋼筋和包覆在受損腹板和鋼筋網外側的U型板,所述U型板與腹板固定連接,且所述U型板內澆筑有混凝土。采用本申請的加固修復結構代替換梁方案來實現橋梁的修復,實現了縮短施工周期,減小對高速公路交通影響的目的。本申請提出的加固修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在被撞損的腹板兩側布設鋼筋網;S2、布設包覆腹板和鋼筋網的U型板,并預留澆筑孔和出氣孔;S3、向U型板內澆筑混凝土。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橋梁施工的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撞損T梁的加固修復結構及加固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特種車輛不斷增多,早期高速公路通道橋預留的橋下凈空不滿足通行要求,特別是近些年,橋梁被撞損的現象時有發生。
對于大跨徑T形梁橋結構來說,T梁橋腹板尺寸較薄,被車輛碰撞后,撞擊部位混凝土易出現嚴重破損及裂縫,周邊較大區域出現嚴重裂縫,使得橋梁失去基本的受力條件,不能正常工作。另外考慮到高速公路車輛運行及施工風險等因素,采用簡單的換梁方案已經不能滿足加固要求,因此尋找一種施工周期短,對高速公路交通影響較小的方案對橋梁進行加固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為了縮短施工周期,減小施工對高速公路交通的影響,本申請提供一種撞損T梁的加固修復結構及加固修復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撞損T梁的加固修復結構,涉及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撞損T梁的加固修復結構,包括布設在腹板兩側的多根交錯設置的鋼筋和包覆在受損腹板和鋼筋網外側的U型板,所述U型板與腹板固定連接,且所述U型板內澆筑有混凝土。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本申請的加固修復結構代替換梁方案來實現橋梁的修復,實現了縮短施工周期,減小對高速公路交通影響的目的。
可選的,所述鋼筋網由縱橫交錯的鋼筋組成,縱向的鋼筋遠離地面的一端植入翼緣板,另一端植入馬蹄。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鋼筋連接翼緣板和馬蹄,提高了腹板的抗剪能力。
可選的,沿橋的延伸方向,橫向鋼筋兩端均延伸并超出對應側的中橫隔板靠近損毀部位的側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橫向鋼筋兩端均延伸超出對應側的中橫隔板靠近損毀部位的側面提高了加固結構與橋梁的連接穩定性。
可選的,所述腹板和U型板上對應開設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內穿設有對拉錨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對拉錨栓的設置實現了腹板與U型板的固定連接。
可選的,所述連接孔開設有多個,且連接孔呈梅花型布設。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接孔呈梅花型設置,以使連接孔在數量相同的情況下,U型板與腹板之間具有較高的連接穩定性。
可選的,沿翼緣板靠近馬蹄的方向,所述連接孔的密度逐漸變小。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接孔的密度逐漸減小,從而減小了連接孔的開設對于受損腹板和受損馬蹄強度的進一步損害。
可選的,還包括與腹板兩側連接的體外預應力鋼束。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預應力鋼束的設置補充了橋梁的預應力損失。
第二方面,一種撞損T梁的加固修復方法,涉及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撞損T梁的加固修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在被撞損的腹板兩側布設鋼筋網;
S2、布設包覆腹板和鋼筋網的U型板,并預留澆筑孔和出氣孔;
S3、向U型板內澆筑混凝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路橋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山東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省路橋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山東省路橋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0405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