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沉井隔墻底部盲區土柱臨界高度確定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903595.1 | 申請日: | 2021-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616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6 |
| 發明(設計)人: | 馬遠剛;嚴華;劉彥峰;黃銳;胡曉明;劉少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牛晶晶 |
| 地址: | 430034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沉井 隔墻 底部 盲區 臨界 高度 確定 方法 | ||
1.一種沉井隔墻底部盲區土柱臨界高度確定的方法,其中,隔墻(1)包括伸入土柱(2)內的刃腳(1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確定土柱(2)發生破壞時分布于所述刃腳(11)兩側的破壞土楔體(21);
取所述刃腳(11)和所述破壞土楔體(21)為隔離體進行受力分析,得到力的平衡方程:式中,R0為所述刃腳(11)的踏面上的支撐力,a為所述刃腳(11)的踏面的寬度,c為所述刃腳(11)的斜面上單位面積的粘聚力,d為所述刃腳(11)的高度,α為所述刃腳(11)的斜面相對于水平面的夾角;θ為所述破壞土楔體(21)的下斜面與豎直面之間的夾角,為所述破壞土楔體(21)的下斜面受到土體的支撐力R與所述破壞土楔體(21)的下斜面的法線之間的夾角,δ為所述刃腳(11)傳遞至所述破壞土楔體(21)上的合力F2的作用方向與所述刃腳(11)的斜面的法線方向之間的夾角;
根據所述力的平衡方程確定所述土柱(2)的臨界高度;
其中,所述根據所述力的平衡方程確定所述土柱(2)的臨界高度,包括:取其中,b為所述破壞土楔體(21)的寬度,h為所述土柱(2)的高度;當R0的極小值與所述隔墻(1)底部測量得到的土體的支撐力相等時,此時R0對應的h即為所述土柱(2)的臨界高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隔墻底部盲區土柱臨界高度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所述刃腳(11)和所述破壞土楔體(21)的至少其中之一為隔離體進行受力分析,得到力的平衡方程,包括:
取所述刃腳(11)為隔離體進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一平衡方程;
取所述刃腳(11)以及所述刃腳(11)兩側的所述破壞土楔體(21)為隔離體進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二平衡方程;
取所述破壞土楔體(21)為隔離體進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三平衡方程;
聯立所述第一平衡方程、所述第二平衡方程和所述第三平衡方程得到所述力的平衡方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沉井隔墻底部盲區土柱臨界高度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所述刃腳(11)為隔離體進行受力分析,得到第一平衡方程,包括:
對所述刃腳(11)進行受力分析;
根據所述刃腳(11)所受上部結構的力F、所述刃腳(11)與所述破壞土楔體(21)之間的粘聚力C2、所述刃腳(11)的踏面上的支撐力R0以及所述刃腳(11)的斜面受到所述土柱(2)的豎直反力F1和水平反力H,建立所述第一平衡方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沉井隔墻底部盲區土柱臨界高度確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方程包括第一分方程和第二分方程,
所述第一分方程為:式中,R0為所述刃腳(11)的踏面上的支撐力,a為所述刃腳(11)的踏面的寬度,α為所述刃腳(11)的斜面相對于水平面的夾角,d為所述刃腳(11)的高度,F2為所述豎直反力F1和所述水平反力H的合力,δ為所述合力F2的作用方向與所述刃腳(11)的斜面的法線方向之間的夾角;
所述第二分方程為:2C2·sinα+2F2·cos(α-δ)+R0=F,式中,F為所述刃腳(11)所受上部結構的力,C2為所述刃腳(11)與所述破壞土楔體(21)之間的粘聚力,α為所述刃腳(11)的斜面相對于水平面的夾角,F2為所述豎直反力F1和所述水平反力H的合力,δ為所述合力F2的作用方向與所述刃腳(11)的斜面的法線方向之間的夾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0359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