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同時提取紫球藻中多種活性物質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901758.2 | 申請日: | 2021-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768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濤;向文洲;吳華蓮;吳后波;吳嘉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1D11/02 | 分類號: | B01D11/02;C11B1/04;C11B3/00;C11B1/10;C07K14/405;C07K1/36;C07K1/34;C11C1/00;C08B37/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劉明星;朱聰聰 |
| 地址: | 511458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同時 提取 紫球藻中 多種 活性 物質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同時提取紫球藻中多種活性物質的方法,屬于生物工程領域。先用冷水浸提紫球藻,分離冷水浸提液和藻渣I,藻渣I用乙醇或乙醇水溶液浸提,分離乙醇或乙醇水溶液浸提液和藻渣II,藻渣II用熱水浸提,分離熱水浸提液和藻渣III,所述的冷水浸提液為藻紅蛋白提取物,所述的乙醇或乙醇水溶液浸提液為多不飽和脂肪酸提取物,所述的熱水浸提液為胞內多糖提取物。本發明的提取方式提取效率高、安全、操作簡單、無毒,有利于大規模推廣和后續產品的開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取紫球藻中活性物質的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紫球藻(Porphyridiumpurpureum)是一種單細胞微型紅藻,廣泛存在于海洋、淡水湖泊、潮濕土壤表面等自然環境中。紫球藻可以積累藻紅蛋白、多不飽和脂肪酸和胞內多糖等活性物質,具有潛在的開發利用潛力。目前針對紫球藻中某一活性物質的提取技術已有大量報道,但如何將這些活性物質從同一批次紫球藻生物質中全部提取出來,例如提取藻紅蛋白的殘渣中還含有大量多不飽和脂肪酸和活性多糖,如何在不破壞活性物質結構和活性的情況下,從藻渣中提取多不飽和脂肪酸和胞內多糖,并未見相關報道。
紫球藻細胞中最特別且最具開發價值的一類物質是藻紅蛋白,它是紫球藻主要的光合色素,存在于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分子量約為240kDa,約占干重的3-10%,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提高免疫力等生物學活性,可以用做保健品、著色劑、化妝品等,純度達到5.0(A545/A280)以上藻紅蛋白可以作為熒光試劑。針對紫球藻中藻紅蛋白提取的報道較多,常用的方法有反復凍融法、微波輔助提取、高壓靜水提取等,藻紅蛋白的穩定性較差,提取過程需要溫和條件,特別是溫度大于45℃、pH大于10或小于4、有機溶劑存在的情況下極易變性,因此,對于紫球藻中活性物質的提取應該首先考慮藻紅蛋白。
紫球藻總脂含量通常占干重10%左右,其中60%以上由多不飽和脂肪酸組成(花生四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消炎等生物學活性,是一種具有極高開發價值的油脂原料。常用的油脂提取方法為有機溶劑浸提法(氯仿、甲醇、乙醇、正己烷等),乙醇用于膜脂含量較高的微藻材料油脂的提取具有較好的效果,紫球藻油脂主要以膜脂為主,考慮到大多數有機溶劑具有一定的毒性,乙醇作為紫球藻油脂的提取溶劑更加合適,但目前并未發現利用乙醇提取紫球藻油脂的相關報道。
胞內多糖是紫球藻生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約占干重的40%左右,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和抗病毒等生物學活性,通常利用酸、堿和水可以直接提取胞內多糖,不同提取方法所獲得的胞內多糖在組成和活性上可能存在差異。但大多數胞內多糖提取共同點是均需要加熱,常溫條件下幾乎不能提取,而加熱過程會對藻紅蛋白、不飽和脂肪酸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紫球藻胞內多糖的提取應在藻紅蛋白、多不飽和脂肪酸之后。
目前已公開的紫球藻相關專利中,涉及活性物質提取的專利主要包括:
一種協同提取濕藻體藻紅蛋白和油脂的方法(申請號:202010914299.71),該發明公開了一種協同提取濕藻體藻紅蛋白和油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微藻培養;(2)濕藻體收集;(3)三相分離協同提取藻紅蛋白和油脂;(4)油脂的收集與提純;(5)藻紅蛋白的收集與提純;(6)藻紅蛋白干燥。該發明以濕藻體為原料,無需對藻細胞進行破壁,采用三相分離技術,可一步協同提取藻紅蛋白和含花生四烯酸與二十碳五烯酸藻油。經分析該技術在提取過程中,同時加入水和醇類試劑,藻紅蛋白對醇類試劑存在的情況下極易變性,因此該技術雖然解決了多種活性物質同時提取的問題,縮減了提取時間、節省了成本,但可能會引起藻紅蛋白的變性,降低產品的價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90175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考試試卷批量掃描密封打包系統
- 下一篇:一種姬松茸栽培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