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纖監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897609.3 | 申請日: | 2021-08-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417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孫少華;楊林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0/077 | 分類號: | H04B10/077;H04B10/29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周春枚 |
| 地址: | 810008*** | 國省代碼: | 青海;6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纖 監測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纖監測系統。其中,系統包括:第一合波器,與發射端和第一測試設備相連,用于將業務光和測試光合并為傳輸光后傳輸至待監測光纖,其中,發射端用于發射業務光,第一測試設備用于發射測試光;第二合波器,與接收端和第二測試設備相連,用于將待監測光纖輸送的傳輸光分離為業務光和測試光,其中,接收端用于接收業務光,第二測試設備用于接收測試光;其中,測試光用于對待監測光纖進行監測。本發明解決了無法對無中繼超長站距電力光纖通信線路進行有效監測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纖監測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光纖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超長站距電力光纖通信系統是智能電網通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需要相應的監測技術為其安全運維提供支撐,而目前國內外對此類通信系統的監測技術研究涉及較少,現有技術無法對無中繼超長站距電力光纖通信線路進行有效監測。
針對上述無法對無中繼超長站距電力光纖通信線路進行有效監測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光纖監測系統,以至少解決無法對無中繼超長站距電力光纖通信線路進行有效監測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光纖監測系統,包括:第一合波器,與發射端和第一測試設備相連,用于將業務光和測試光合并為傳輸光后傳輸至待監測光纖,其中,所述發射端用于發射所述業務光,所述第一測試設備用于發射所述測試光;第二合波器,與接收端和第二測試設備相連,用于將所述待監測光纖輸送的所述傳輸光分離為所述業務光和所述測試光,其中,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所述業務光,所述第二測試設備用于接收所述測試光;其中,所述測試光用于對所述待監測光纖進行監測。
可選地,所述系統還包括:拉曼放大器,設置在所述發射端與所述第一測試設備之間,用于放大所述發射端發射的所述業務光。
可選地,所述系統還包括:浦泵,設置在所述第二合波器與所述接收端之間,用于發射泵浦光;遙泵,通過所述第二合波器與所述接收端相連,用于根據所述泵浦光放大所述傳輸光。
可選地,所述遙泵與所述接收端之間的光纖距離至少為400公里。
可選地,所述系統還包括:旁路器,與所述遙泵并聯,用于監測所述遙泵與所述接收端之間的待監測光纖。
可選地,所述系統還包括:第一光開關,設置在所述第一合波器和所述第一測試設備之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測試設備與所述第一合波器之間光路的通斷;第二光開關,設置在所述第二合波器和所述第二測試設備之間,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測試設備與所述第二合波器之間光路的通斷。
可選地,所述系統還包括:濾波器和衰減器,設置在所述第一合波器和所述第一測試設備之間,用于去除所述測試光中的雜波信號。
可選地,所述系統還包括:后置放大器,設置在所述第一合波器與所述發射端之間,用于放大所述發射端發射的所述業務光。
可選地,所述系統還包括:前置放大器,設置在所述第二合波器與所述接收端之間,用于放大所述接收端接收的所述業務光。
可選地,所述系統還包括:第一聲光偏轉器,設置在所述第一合波器與所述發射端之間,用于調整所述業務光的發射方向;第二聲光偏轉器,設置在所述第二合波器和所述接收端之間,用于調整所述業務光的接收方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未經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9760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具有標簽保護功能的電纜扎帶
- 下一篇:西瓜融合基因、遺傳轉化方法及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