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蓮蝦蜂魚綜合種養模式的水田育蝦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892016.8 | 申請日: | 2021-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542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1 |
| 發明(設計)人: | 曹義虎;葉雯昕;周偉良;曹遠東;劉赟;鄭應龍;鄧勇輝;張寶明;黃慧俊;羅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江西省鄱陽湖漁業研究中心;江西省漁業資源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K61/59 | 分類號: | A01K61/59;A01K61/10;A01G22/00;A01G22/25;A01G31/00;A01K47/00;A01K63/00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專利事務所 36100 | 代理人: | 殷勇剛;徐蕊 |
| 地址: | 330039 江西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蓮蝦蜂魚 綜合 模式 水田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蓮蝦蜂魚綜合種養模式的水田育蝦的方法,其步驟為,(1)田間工程,(2)子蓮栽培與蜜蜂授粉,(3)小龍蝦放養與移栽水草,(4)黑尾鲌放養。本發明相比稻田種草不種稻養蝦育苗模式、稻田開挖環溝稻蝦共作育苗模式、傳統稻(蓮)蝦田和傳統稻(蓮)魚田等,新增干蓮籽150?250斤/畝,新增荷花粉25?45斤/畝,年畝產成魚200?300公斤,規格500克/尾以上,或畝產冬片魚種50?75公斤,規格20?25克/尾,經濟效益增效顯著。此外,采用淺水蓮+小龍蝦+中華蜂+黑尾鲌模式,既滿足農戶養殖積極性要求,又不與小龍蝦存在食性競爭關系,融入綜合種養,創新了黑尾近紅鲌蓮魚田種養新模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稻漁綜合種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采用淺水蓮+小龍蝦+中華蜂+黑尾鲌的綜合種養模式進行水田繁育小龍蝦的方法。
背景技術
稻漁綜合種養作為一種新型復合立體農田生態系統,已成為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技術。稻(蓮)蝦田模式屬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范疇。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已成為中國重要的水產經濟養殖動物,是目前中國水產業中發展最為迅速和最有潛力的養殖品種之一。目前的稻蝦田綜合種養模式,使用的多為外地購買經長途運輸(例如3小時以上)的蝦苗,存在成活率不高(早春蝦苗體質弱的、蝦苗存籠時間長的成活率低)而導致種養失敗案例的慘痛教訓,種養殖戶為了達到就地放養蝦苗以提高成活率的技術要求,多采用稻田開挖環溝的稻蝦共作育苗自給模式,或稻田不挖環溝的稻蝦連作育苗自給模式,或稻田種草不種稻養蝦育苗模式等來實現。
以上三種稻田育苗模式中只有“稻田開挖環溝的稻蝦共作育苗模式”的本意才符合稻漁綜合種養的涵義,能夠滿足同時既種稻又養蝦的綜合種養條件。但目前生產上“稻田開挖環溝的稻蝦共作育苗模式”,多沒有進行親蝦種的定期更新,沒有集中同批次投放親蝦種,沒有精準管理親蝦繁殖和幼蝦培育過程(針對養繁一體現象)等,多存在親蝦種質退化、批量出苗規格不齊、育苗產量不高等技術問題。本發明針對“繁養分離+精準管理”的發展要求和“稻田開挖環溝稻蝦共作育苗自給模式”的不足之處,選擇采用淺水蓮+小龍蝦+中華蜂+黑尾鲌”的綜合種養模式,通過水位調節誘導產卵排苗的關鍵時間段分區域實現繁養分離和精準管理模式進行水田繁育小龍蝦,該新模式育苗產量400-500斤/畝,是傳統稻(蓮)蝦田的3-5倍,每畝水田可供10-12畝稻(蓮)蝦田的就地放養蝦苗需求。同時,首次將長江特色魚類黑尾近紅鲌(簡稱黑尾鲌)引入蓮蝦田綜合種養模式,成為稻漁綜合種養水產養殖新對象。黑尾鲌肉質細嫩,可濾食浮游生物,適合較高密度養殖,又是休閑垂釣首選,深受百姓青睞,在稻漁綜合種養領域應用發展前景廣闊。首次將華中型中蜂(簡稱中華蜂)授粉技術應用到稻漁綜合種養生產實踐中,在利用荷花粉源強群飼育中蜂的同時又解決了生產上荷花授粉難題,進一步拓展了稻漁綜合種養的技術內涵和種養模式。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采用“淺水蓮+小龍蝦+中華蜂+黑尾鲌”綜合種養模式進行水田繁育小龍蝦的方法。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種基于蓮蝦蜂魚綜合種養模式的水田育蝦的方法,其步驟為,
步驟1、田間工程
田間工程包括外田埂和埂內工作區域設置,埂內工作區域包括大溝、中田埂、水田、內田埂和小溝,
其中,水田的四周設有中田埂,在水田的內部設有小溝,小溝的兩側設有內田埂,在中田埂的外側設有大溝,在大溝的外側設有外田埂;
所述大溝上寬4米,下寬1米,溝深達水田的基本面下1.5米,坡比1:1,大溝面積占埂內工作區域面積的6-7%;
所述小溝上寬2.5米,下寬0.5米,溝深達水田基本面下1米,坡比1:1,小溝面積占埂內工作區域面積的3-4%;
所述外田埂高出水田的基本面1米,中田埂和內田埂均高出水田的基本面0.6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江西省鄱陽湖漁業研究中心、江西省漁業資源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未經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江西省鄱陽湖漁業研究中心、江西省漁業資源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9201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