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差速器總成、混合動力總成以及汽車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888923.5 | 申請日: | 2021-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063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5 |
| 發明(設計)人: | 胥博競;王祥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汽車變速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48/08 | 分類號: | F16H48/08;F16H48/40;F16H48/38;F16D11/16;F16D27/04;F16D27/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關向蘭 |
| 地址: | 2018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差速器 總成 混合 動力 以及 汽車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差速器總成、混合動力總成以及汽車,其中,所述差速器總成包括殼體、半軸齒輪和離合組件,所述殼體可繞其中心軸轉動地設置,用以與電機驅動連接;所述半軸齒輪設于所述殼體內,用以與發動機驅動連接,且與整車半軸傳動連接;所述離合組件設于所述殼體,所述離合組件包括離合結構和配合結構,所述配合結構與所述半軸齒輪傳動連接,所述離合結構與所述殼體傳動連接,所述離合結構和所述配合結構可離合設置,以斷開或連通所述殼體與所述半軸齒輪之間的傳動。本發明旨在解決混合動力汽車的驅動方式從電機驅動切換為內燃機驅動后,電機無法與差速器總成斷開連接,導致電機被反拖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混合動力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差速器總成、混合動力總成以及汽車。
背景技術
差速器是汽車動力總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使左、右(或前、后)驅動輪實現以不同轉速轉動,調整左右輪的轉速差,當汽車轉彎行駛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駛時,使左右車輪以不同轉速滾動,即保證兩側驅動車輪作純滾動運動。
為了響應國家節約能源的號召,現有汽車多采用混合動力驅動,即采用電機驅動和內燃機驅動,但是無動力斷開裝置的混合動力汽車,驅動方式從混合驅動或電機驅動切換為內燃機驅動后,由于電機仍然與差速器連接,電機會被差速器帶動繼續旋轉,從而出現電機反拖的情況,隨之而來的是能量的損耗,驅動汽車運動需要消耗更加多的能源,加劇能源的浪費,同時,由于電機被差速器繼續帶動,電機也會出現反電勢的風險,對電機造成損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差速器總成、混合動力總成以及汽車,旨在解決混合動力汽車的驅動方式從電機驅動切換為內燃機驅動后,電機無法與差速器總成斷開連接,導致電機被反拖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差速器總成,用在混合動力總成上,所述差速器總成包括:
殼體,可繞其中心軸轉動地設置,用以與電機驅動連接;
半軸齒輪,設于所述殼體內,用以與發動機驅動連接,且與整車半軸傳動連接;
離合組件,設于所述殼體,所述離合組件包括離合結構和配合結構,所述配合結構與所述半軸齒輪傳動連接,所述離合結構與所述殼體傳動連接,所述離合結構和所述配合結構可離合設置,以斷開或連通所述殼體與所述半軸齒輪之間的傳動。
可選地,所述離合結構在靠近或遠離所述配合結構的方向上可活動地設置,以使得所述離合結構具有和所述配合結構分離的分離位置、以及和所述配合結構結合的結合位置。
可選地,所述差速器總成還包括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設于所述殼體內,且與所述離合結構驅動連接,用以驅動所述離合結構在靠近或遠離所述配合結構的方向上活動。
可選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磁線圈和同心設于所述電磁線圈內的環形磁體,所述電磁線圈固定在所述殼體,且位于所述離合結構背離所述配合結構的一側,在所述電磁線圈通電時,所述電磁線圈與所述環形磁體磁性相斥,以使得所述離合結構自所述分離位置活動至所述結合位置;以及,
復位件,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用以將所述離合結構自所述結合位置復位至所述分離位置。
可選地,所述復位件包括回位彈簧;和/或,
所述復位件設于所述離合結構和所述配合結構之間。
可選地,所述離合結構包括爪式離合器,所述爪式離合器朝向所述配合結構的一側形成有爪齒部;
所述配合結構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朝向所述離合結構的一側設有與所述爪齒部嚙合的齒牙,所述固定支架上安裝有行星齒輪,所述行星齒輪與所述半軸齒輪嚙合。
可選地,所述殼體上貫設有多個沿所述殼體的軸向延伸的安裝孔,且多個所述安裝孔沿所述殼體的周向間隔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汽車變速器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汽車變速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8892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動混色噴染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外差干涉信號模擬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