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橋梁撓度測量用輔助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886190.1 | 申請日: | 2021-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881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7 |
| 發明(設計)人: | 許興臣;王偉年;劉愛華;劉子偉;房子巖;李志偉;解超;王志華;趙旭明;高偉;李向亂;肖榮;馬強;楊愛民;賈之光;田杰;徐思祺;楊少華;孟琦;李萌萌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愛華 |
| 主分類號: | G01M5/00 | 分類號: | G01M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2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橋梁 撓度 測量 輔助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橋梁撓度測量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橋梁撓度測量用輔助技術,包括有第一連接支撐柱、保護盒,所述第一連接支撐柱的內部活動連接有連接卡軸,所述第一連接支撐柱的內部開設有與連接卡軸相匹配的活動圓槽,所述第一連接支撐柱的外側與連接卡軸相平行的地方均勻固定連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側位于第一連接支撐柱的兩側活動套接有墊片,所述螺栓的外側固定套接有螺帽,所述連接卡軸的下端固定連接有第二連接支撐柱。本發明設計合理,結構巧妙,通過結構之間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其更方便去保護裝置提高它的使用壽命,更好的去調節本裝置的使用高度,使其更方便使用,具有良好的市場競爭力,值得推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橋梁撓度測量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橋梁撓度測量用輔助技術。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近年來在各地修建了一批大橋和特大橋,橋梁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連續橋梁、懸臂橋梁、拱橋、鋼架橋、懸索結構橋等。為檢驗橋梁結構的工作性能和施工是否達到設計要求,保障橋梁運營的可靠性,并為橋梁竣工驗收提供依據,需對橋梁進行靜動載實驗。進行靜載試驗時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結構的變形即撓度進行測量。
申請號為CN201820651933.0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橋梁檢測用撓度儀通過在固定卡板底部設置定位四棱錐與地面進行二次固定,大大的增加了撓度儀的穩固性,防止在地面凹凸不平時該裝置固定不穩定的問題。但該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無法保證檢測儀器相對于地面始終處于水平狀態,并且無法根據所需要的角度進行調節。
申請號為CN201920763517.4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橋梁荷載試驗撓度檢測裝置,通過固定銷穿過固定孔和部分地面進行穩固連接支撐,配合活動支腳和配重塊提高整體穩定性,同時可以在裝置進行旋轉折疊時,通過連接通孔的連接,配合磁性吸附端蓋的固定,對裝置進行整體的折疊固定,但對橋梁撓度檢測時往往是在野外進行,并沒有提前搭建好的勘測平臺,導致需要將檢測裝置放置在斜坡上進行勘測,該裝置無法根據斜坡的角度進行相對于的角度調節,無法保證檢測設備的檢測角度,因此根據橋梁檢測設備的實際使用情況,對橋梁檢測設備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橋梁撓度測量用輔助裝置,使其更方便去保護裝置提高它的使用壽命,更好的去調節本裝置的使用高度,使其更方便使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橋梁撓度測量用輔助裝置,包括有第一連接支撐柱、保護盒,所述第一連接支撐柱內部設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連接支撐柱底部與獨立氣囊滑動連接,所述獨立氣囊通過伸縮桿與控制器相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支撐柱的外側通過所述第一固定連接軸與第一連接曲形環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曲形環的外側活動連接有收納卡軸,所述收納卡軸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滑軸,所述收納卡軸通過氣囊與滑軸固定連接,所述氣囊通過進氣管與所述控制器相連通,所述滑軸的下端活動連接有連接底盤,連接底盤中部安裝有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一連接支撐柱外側底部套接有第二連接曲形環,所述第三連接曲形環通過固定連接伸縮軸與固定機構固定連接,所述滑軸通過固定機構與第一連接柱固定連接,所述控制器頂部通過氣管與減震氣囊相連通。
優選的,所述獨立氣囊設有若干個,每個所述獨立氣囊分別與所述氣囊和減震氣囊一一對應,且所述獨立氣囊通過分氣閥與氣囊和減震氣囊相連接,所述分氣閥設置在控制器內。
優選的,當所述壓力傳感器檢測到壓力值不相同時,所述壓力傳感器將壓力值反饋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過控制分氣閥使相應的獨立氣囊與相應的氣囊連通。
優選的,當所述壓力傳感器檢測到的壓力值相同時,所述壓力傳感器將壓力值反饋至控制器,所述所述控制器通過控制分氣閥使相應的獨立氣囊與減震氣囊相連通。
優選的,所述第一連接支撐柱頂部通過軸承與保護盒轉動連接,所述保護盒內部設置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頂部通過連接底座與檢測儀本體固定連接,所述保護盒內部中心設置有減震氣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愛華,未經劉愛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8619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