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海島棉跨膜蛋白GbTMEM214-A07/D07基因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883401.6 | 申請日: | 2021-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376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1 |
| 發明(設計)人: | 趙君;劉劍光;肖松華;徐劍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N15/29 | 分類號: | C12N15/29;C07K14/415;C12N15/84;A01H5/00;A01H6/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袁瑞紅 |
| 地址: | 210014***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海島棉 膜蛋白 gbtmem214 a07 d07 基因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海島棉跨膜蛋白基因GbTMEM214?A07/D07及其應用,該基因由2414個堿基組成,自5’端第283位堿基為轉錄起始位點,至第2025位堿基為轉錄終止位點,編碼區全長為1743bp,該基因是一個參與棉花對黃萎病抗性過程的基因,可以豐富抗病基因資源,為棉花抗黃萎病機制解析和抗病育種提供有效的新工具。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海島棉跨膜蛋白基因序列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棉花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棉纖維是主要的紡織工業原料。隨著可耕地面積的減少和環境的惡化,棉花生產受到多種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響,尤其是黃萎病的頻繁發生給我國棉花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由于常規陸地棉栽培品種中缺少免疫或高抗黃萎病的抗源,通過傳統的育種方法已經很難滿足現代農業需求,所以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來改良現有品種將是今后育種的主要方法。
已有研究表明,棉花對黃萎病的抗性機制涉及活性氧、水楊酸、茉莉酸、乙烯、油菜素內酯,精胺和Camalexin(Johansson?et?al.,2006;Gao?et?al.,2013;Mo?et?al.,2015,2016)等信號途徑。到目前為止,許多研究者克隆了大量與植物抗黃萎病相關的基因。其中番茄中的Ve1基因是目前克隆的最著名的抗黃萎病基因(Kawchuk?et?al.,2001;Fradin?etal.,2011),但是研究表明,由于棉花黃萎病菌株與番茄黃萎病菌株存在較大差異,該基因對棉花的黃萎病沒有抗性,這表明棉花對黃萎病的抗病機制與番茄存在較大差別(劉琳琳等,2014)。棉花中也克隆大量抗黃萎病相關的基因,包括GbCAD1、GbSSI2(Gao?et?al.,2013)、GbRLK(Zhao?et?al.,2015)、GbSTK(Zhang?et?al.,2013)、GbTLP1(Munis?et?al.,2010)、GbERF1-like(Guo?et?al.,2016)、GhPAO(Mo?et?al.,2015)、GhSAMDC(Mo?et?al.,2016)和Gbvdr5(Yang?et?al.,2015)等。同時,部分研究者還證明一些外源基因也能提高棉花對黃萎病的抗性,如GAFPs(Wang?et?al.,2015)、Hpalxoo(Miao?et?al.,2010)、NaD1(Gaspar?et?al.,2014)、p35(Tian?et?al.,2010)、和Hcm1(Zhang?et?al.,2016)。上述研究還處于試驗階段,僅僅得到了對黃萎病有抗性的工程植株,但還沒有通過轉基因方法培育出抗性品種的報道,其在生產上的可利用性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究。
本發明所克隆的是海島棉中的一個跨膜蛋白基因。跨膜蛋白是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類特殊蛋白,處于細胞與外界的交界部位,介導細胞與外界之間的信號傳導,感受植物病原信號、參與抗逆性反應,在生物體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在植物抗病過程中,跨膜蛋白的可以識別和接受病原信號物,激活胞內反應,將胞外信號轉導到胞內,誘導防御反應(Ma?etal.,2005)。如水稻抗白葉枯病基因Xa21(Song?et?al.,1995),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d2(Chen?et?al.,2006),擬南芥的FLS2基因(Robatzek?et?al.,2006),番茄抗黃萎病基因Vel(Fradin?et?al.,2011)等。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protein,TMEM)家族是人類功能基因組時代的主要研究對象,植物中還沒有相關報道。綜合動物TMEM現有的功能相關的報道文章,發現其多與細胞間、細胞內的信號傳導、免疫相關疾病以及腫瘤發生、發展等相關,并且對這類蛋白進行了分型以及蛋白家族的確立,如MS4A家族、Anocta?min家族等(Katoh?etal.,2004;Christopher?et?al.,2006)。TMEM參與多項生理過程,如構成質膜的離子通道、活化信號轉導通路、介導細胞趨化、黏附、凋亡、自噬作用等。但對家族成員功能報道的文獻甚少,表明對其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也為該領域研究提供了廣泛空間(Gregersen?etal.,2014;Lee?et?al.,201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未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834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