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臭氧降解劑加工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876989.2 | 申請日: | 2021-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3421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2 |
| 發明(設計)人: | 董艷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諾維環境工程技術徐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28 | 分類號: | B01J19/28;B01D50/00;B01D53/18;B01J4/00;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段凱 |
| 地址: | 221000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臭氧 降解 加工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臭氧降解劑加工系統,包括加工倉、暫存倉及尾氣處理倉,所述加工倉包括外倉及設置于外倉內的旋轉內倉,所述外倉通過旋轉驅動機構與旋轉內倉傳動連接,所述外倉內頂部設有伸入旋轉內倉內的攪拌機構,所述外倉外頂部還設有加料倉、液體暫存進料倉以及與尾氣處理倉連通的吸氣機構,所述加工倉底部通過物料輸送管與暫存倉連接,所述暫存倉遠離物料輸送管的一端設有出料管,所述加工倉、暫存倉及尾氣處理倉均通過倉體支架與地面接觸,本發明設計合理、成本低廉、結實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簡單、省時省力、節約資金、結構緊湊且使用方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臭氧降解劑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臭氧降解劑加工系統。
背景技術
臭氧是目前存在較為廣泛的空氣污染物。其來源一是紫外光照射下空氣中其他污染物進行的系列光化學反應生成;二是工業生產中使用臭氧作為抗菌劑、消毒劑時的釋放;三是室內電器例如復印機、掃描儀工作時的高壓放電生成。臭氧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世界各國對其允許濃度均有嚴格限制。例如,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規定一、二級標準分別為1小時均值不大于0.16與0.20mg/m3(約0.08與0.10ppm),而《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02》則規定室內空氣中1小時均值不大于0.16mg/m3。因此,需要開發臭氧降解催化劑以治理空氣中的臭氧污染。
臭氧超標會產生如下問題:1)強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腫痛、胸悶咳嗽、引發支氣管炎和肺氣腫。2)臭氧會造成人的神經中毒,頭暈頭痛、視力下降、記憶力衰退。3)臭氧會對人體皮膚中的維生素E起到破壞作用,致使人的皮膚起皺、出現黑斑。4)臭氧還會破壞人體的免疫機能,誘發淋巴細胞染色體病變,加速衰老,致使胎兒畸形。5)復印機墨粉發熱產生的臭氧及有機廢氣更是一種強致癌物質,它會引發各類癌癥和心血管疾病。因此,需要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的臭氧降解劑加工系統。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臭氧降解劑加工系統,包括加工倉、暫存倉及尾氣處理倉,所述加工倉包括外倉及設置于外倉內的旋轉內倉,所述外倉通過旋轉驅動機構與旋轉內倉傳動連接,所述外倉內頂部設有伸入旋轉內倉內的攪拌機構,所述外倉外頂部還設有加料倉、液體暫存進料倉以及與尾氣處理倉連通的吸氣機構,所述加工倉底部通過物料輸送管與暫存倉連接,所述暫存倉遠離物料輸送管的一端設有出料管,所述加工倉、暫存倉及尾氣處理倉均通過倉體支架與地面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驅動機構包括環向設置于內倉外壁上的環形齒圈以及貫穿設置于外倉上并與環形齒圈嚙合的齒輪,所述齒輪通過設置于外倉外部的驅動電機驅動。
進一步地,所述內倉底部設有環形支架,所述外倉內底部設有環形滑槽,使得內倉與外倉相對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機構包括伸入內倉中的攪拌軸,所述攪拌軸伸出外倉頂部并連接有驅動電機,所述攪拌軸位于內倉內部的部分外設有攪拌螺旋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螺旋結構為內徑由上至下逐漸增加的錐型螺旋。
進一步地,所述加料倉、液體暫存進料倉底部伸入內倉頂部入口處。
進一步地,所述輸料輸送管頂部通過軸承與內倉底部轉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暫存倉橫向設置,其內部沿其設置方向設有中心轉軸,所述中心轉軸外設有輸送螺旋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吸氣結構包括與尾氣處理倉底部連接吸氣管、吸氣泵,所述尾氣處理倉包括下層凈化倉及上層過濾倉,所述下層凈化倉內穿設有凈化水管,所述凈化水管位于尾氣處理倉外部的一端與外部循環水箱連接,其位于尾氣處理倉內部的部分上設有多個噴頭。
進一步地,所述上層過濾倉內由下至上設有數層過濾層。
采用以上方案后,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設計合理、成本低廉、結實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簡單、省時省力、節約資金、結構緊湊且使用方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諾維環境工程技術徐州有限公司,未經諾維環境工程技術徐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7698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