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環保給水PVC-U管件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862702.0 | 申請日: | 2021-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020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文權;高潔;林知;彭伏弟;陳曉梅;馬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亞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7/06 | 分類號: | C08L27/06;C08L23/06;C08L23/28;C08L33/04;C08K13/06;C08K5/098;C08K5/103;C08K5/12;C08K9/00;C08K3/26;F16L9/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304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環保 給水 pvc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環保給水PVC?U管件及其制備方法,由按如下質量份數的原料組成:PVC樹脂100份,熱穩定劑2.8~6.2份,內潤滑劑1.1~3.2份,外潤滑劑0.1~0.8份,填充劑10~20份,增塑劑1~3份,輔增塑劑0.5~1.5份,增韌劑1~5份,著色劑0.5~2.5份,增白劑0.01份。選用鈣鋅穩定劑替代現有技術中常用的有機錫穩定劑,以避免管件在生產加工中由于有毒錫類氣體的釋放給生產操作人員造成的健康隱患,所得產品無毒無害無污染,性能優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PVC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環保給水PVC-U管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英文簡稱PVC(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PVC分子結構),是由氯乙烯單體(VCM)在過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發劑或在光、熱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應機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是氯乙烯的均聚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統稱之為氯乙烯樹脂。
PVC為無定形結構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較小。工業生產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萬~12萬范圍內,具有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隨聚合溫度的降低而增加;無固定熔點,80~85 ℃開始軟化,130 ℃變為粘彈態,160~180 ℃開始轉變為粘流態;對光和熱的穩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經長時間陽光曝曬,就會分解而產生氯化氫,并進一步自動催化分解,引起變色,物理機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實際應用中必須加入穩定劑以提高對熱和光的穩定性。
傳統的PVC生產中應用最多的熱穩定劑主要有鉛鹽類和有機錫類等。鉛鹽類熱穩定劑由于其具有低廉的價格被廣泛使用,但重金屬鉛對人體有著極大的危害;有機錫類熱穩定劑透明性好,但成本高,加工時異味重且對生殖系統毒性較大。因此,提供一種環保給水PVC-U管件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環保給水PVC-U管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環保給水PVC-U管件,所述環保給水PVC-U管件由按如下質量份數的原料組成:PVC樹脂100份,熱穩定劑2.8~6.2份,內潤滑劑1.1~3.2份,外潤滑劑0.1~0.8份,填充劑10~20份,增塑劑1~3份,輔增塑劑0.5~1.5份,增韌劑1~5份,著色劑0.5~2.5份,增白劑0.01份。
具體地,所述PVC樹脂為SG-8型PVC樹脂。
具體地,所述熱穩定劑為鈣鋅復合穩定劑,所述鈣鋅復合穩定劑具有相當好的熱穩定性、光穩定性和透明性及著色力,是一種良好的無毒穩定劑。
具體地,所述內潤滑劑為單甘脂(GMS),所述內潤滑劑在聚合物熔融之后能使聚合物分子之間的摩擦力減小。
具體地,所述外潤滑劑為聚乙烯蠟,所述外潤滑劑可降低聚合物在成型加工過程中與成型加工機械表面的界面摩擦。
具體地,所述填充劑為活性碳酸鈣,所述填充劑可起到增加容量、降低成本的作用,還能起到改善塑料制品的加工性能、物理力學性能和耐化學性能的作用。
具體地,所述增塑劑為領苯二甲酸脂類,更具體地,所述鄰苯二甲酸脂類增塑劑為鄰苯二甲酸二辛脂(DOP),所述鄰苯二甲酸二辛脂(DOP)與PVC樹脂有良好的相容性,還具有光穩定性好、電絕緣性好、耐低溫、無毒的優點。
具體地,所述輔增塑劑為己二酸二辛脂(DOA)、葵二酸二辛脂(DOS)、環氧大豆油(EOS)和氯化石蠟42 %中的一種或多種,優選地,所述輔增塑劑為環氧大豆油(EOS)。
具體地,所述增韌劑為CPE(氯化聚乙烯)與ACR(丙烯酸酯類)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增韌劑可起到提高硬聚氯乙烯管材韌性的作用。優選地,所述增韌劑為ACR(丙烯酸酯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亞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福建亞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627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