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菌酶協同發酵的花生殼發酵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857531.2 | 申請日: | 2021-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581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洪博;王華;段滇寧;邱龍新;周孝瓊;魏亮薇;韋梅花;吳榕;陳志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龍巖學院 |
| 主分類號: | A23K10/37 | 分類號: | A23K10/37;A23K10/12;A23K10/1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 地址: | 364012***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協同 發酵 花生殼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菌酶協同發酵的花生殼發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預處理:將花生殼粉碎備用;(2)制備復合發酵制劑:將纖維素酶、果膠酶、蛋白酶、枯草芽孢桿菌和乳酸菌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勻;(3)一次發酵:將復合發酵制劑與豆渣、金針菇棒按照一定比例混勻,發酵得到一次發酵產物;(4)二次發酵:將花生殼粉與一次發酵產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發酵。本發明利用纖維素酶、蛋白酶、果膠酶、枯草芽孢桿菌和乳酸菌等復合益生菌和酶的發酵體系對花生殼進行發酵,方法簡單合理,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發酵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菌酶協同發酵的花生殼發酵方法。
背景技術
花生在我國年產量約1500萬噸,每年產生的花生殼廢棄物達500萬噸之多,但在花生利用過程中,大量的花生殼被焚燒或填埋,造成資源的極大浪廢和環境污染。因此,為花生殼尋找合理的應用途徑,提高其利用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通過優化復合益生菌菌種培養基和發酵條件,提供一種基于菌酶協同發酵的花生殼發酵方法。
花生殼營養豐富,具有高纖維、低脂肪的特點,但由于其中仍含有某些對動物有害的化學物質,另外還有20%左右的木質素不易被動物消化,適口性差,難消化,甚至影響消化,因此在直接應用上受到限制。在將花生殼作為飼料資源進行應用時首先要將花生殼粉碎,再經化學與生化法處理,使之發生分解,利用微生物轉化將花生殼轉化為動物飼料,相比簡單的焚燒或填埋等處理方式能更好地利用花生殼的經濟價值,并為緩解人畜共糧的矛盾尋找到一條新的解決途徑,為實現生態農業提供了新的發展道路。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菌酶協同發酵的花生殼發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預處理:將干燥至含水量為8-12%的花生殼先用鍘草機粗粉碎,然后用粉碎機將花生殼細粉碎至10目,得到花生殼粉;
(2)制備復合發酵制劑:將纖維素酶、果膠酶、蛋白酶、枯草芽孢桿菌和乳酸菌按照質量比為1:1:1:1:1:1的比例混合后攪拌均勻,得到復合發酵制劑;復合發酵制劑中枯草芽孢桿菌、乳酸菌的活菌數分別不低于13億個/g、10億個/g;
(3)一次發酵:含水量78-82%的豆渣與粉碎的含水量為8-9%的金針菇棒按照質量比為1:0.8-1.2混合,攪拌均勻得到一次原料,按照一次原料與復合發酵制劑的質量比為1噸∶250-750g,加入復合發酵制劑,得到發酵料,再將發酵料裝入發酵專用袋(帶呼吸膜)中,扎緊袋口,防止漏氣,然后在20-30℃的發酵溫度下發酵6-8天,得到一次發酵產物;
(4)二次發酵:將花生殼粉與一次發酵產物按照質量比為7:3混合得到二次原料,水分含量30%左右,按照二次原料與復合發酵制劑的質量比為1噸∶250g,在二次原料中繼續加入復合發酵制劑,然后裝入發酵專用袋(帶呼吸膜)中,扎緊袋口,防止漏氣,然后在20-30℃的發酵溫度下發酵6-8天。
本發明所述的菌和酶都是固體粉末,復合發酵制劑的原料由龍巖綠怡飼料有限公司提供,所述金針菇棒為金針菇采摘完畢后的菇棒。
本發明發酵得到的花生殼用于制備動物飼料,如羊飼料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優化復合菌酶協同發酵和原料的比例,設計一種全新的多菌酶協同發酵花生殼的方法,利用纖維素酶、蛋白酶、果膠酶、枯草芽孢桿菌和乳酸菌等復合益生菌和酶的發酵體系對花生殼進行發酵,檢測發酵花生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組分營養特性,為飼料化處理及科學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本發明方法提高了發酵花生殼的嗜口性,花生發酵后具有一定的酸香味,pH降為5.55,提高了花生殼中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等營養成分的含量,降低了粗纖維的含量,可用于制備動物飼料。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龍巖學院,未經龍巖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5753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