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軌道交通供電系統的BIM設計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856924.1 | 申請日: | 2021-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686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1 |
| 發明(設計)人: | 曾文驅;袁泉;張耘琳;史海歐;農興中;陳仰輝;閆文旺;鄭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點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啟函;敖歡 |
| 地址: | 510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軌道交通 供電系統 bim 設計 方法 | ||
本發明設計軌道交通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軌道交通供電系統的BIM設計方法,以大幅提高軌道交通供電系統BIM設計效率,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利用布點設計指標建立變電所二維平面布點圖;②設計人員提取資料,建立變電所設備布置二維平面圖;③在revit中建立設備模型庫;④在revit軟件中構建變電所BIM模型;⑤結合步驟①中變電所平面布點圖與步驟④各變電站BIM模型在線路專業提供的模型基礎上,在revit軟件中完成全線供電系統模型的設計;⑥將所述供電系統模型與其他專業模型交互,由設計人員校核后,在設計系統中修改圖紙,再重復步驟③~⑤,從而實現最終設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軌道交通領域,一種用于軌道交通供電系統的BIM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種應用于工程項目的設計、建造、管理的數據化技術,通過對建筑的數據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項目前期策劃、正常運行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信息數據的共享和傳遞,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認可,它可以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流通、集成,將設計、施工、運行,各種全生命周期信息整合于一個三維模型信息數據庫中,設計團隊、施工單位、設施運維部門和業主等各方人員都可以進行協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節省資源、降低成本。
BIM暫未用于軌道交通供電系統設計,目前供電系統設計所建立模型往往過于龐大,占用資源大,且必須在線路等站前專業完成建模后才可以開始供電系統的設計,不可避免會造成設計等待,大大影響設計效率。另一方面,設計優化時,需頻繁交互、并根據其他專業修改情況對模型進行逐一修改,進一步降低了效率。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軌道交通供電系統的BIM設計方法。
為了實現該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軌道交通供電系統的BIM設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建立變電所二維平面布點圖,利用布點設計指標完成變電所二維平面布點圖;
②建立變電所設備布置二維平面圖,設計人員提取資料,完成設計變電所設備布置二維平面圖設計;
③在revit軟件中建立設備模型庫,用以儲存供電系統所需的設備模型;
④建立變電所BIM模型,將步驟③的設備模型與步驟②的變電所設備布置二維圖結合,在revit軟件中構建變電所BIM模型;
⑤設計全線供電系統BIM模型,結合步驟①中變電所二維平面布點圖與步驟④各變電所BIM模型在線路專業提供的模型基礎上,在revit軟件中完成全線供電系統模型的設計;
⑥將所述供電系統模型與其他專業模型交互,由設計人員校核后,在設計系統中修改圖紙,再重復步驟③~⑤,從而實現最終設計。
作為優選方式,步驟①設計指標包括實地施工情況、線路專業要求、周圍地質條件,設計指標從其他專業提取資料。
作為優選方式,步驟①變電所二維平面布點圖用于表達變電所位置、全線變電所數量、變電所名稱、變電所間距。
作為優選方式,步驟②提取資料內容包括線路布置、建筑結構、電扶梯布置情況。
作為優選方式,步驟②變電所設備布置二維平面圖用于表述變電所設備類型、設備布置位置、設備數量。
作為優選方式,步驟④變電所BIM模型建立在建筑專業、結構專業的模型之上。
作為優選方式,步驟⑤全線供電系統BIM模型,由設計人員結合線路專業提供的區間線路模型,在revit軟件中完成全線供電系統模型的設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未經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569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