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凝土智能回收利用沉淀池及其處理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854718.7 | 申請日: | 2021-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408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馬永宣;高建明;辛雁斌;郭曉晶;任志創;李雨;吳鵬舉;楊少帆;黃帥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建投晉南建筑產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02 | 分類號: | B01D21/02;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太原弘科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18 | 代理人: | 趙宏偉 |
| 地址: | 044000 山西省運城***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凝土 智能 回收 利用 沉淀 及其 處理 工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凝土智能回收利用沉淀池及其處理工藝,屬于廢棄混凝土回收技術領域,具體包括一級沉淀池和二級沉淀池之間通過溢流孔相連通,二級沉淀池和三級沉淀池之間通過溢流口相連通,一級沉淀池內還安裝有混凝土沉積槽,混凝土沉積槽的底部安裝有四個稱重機構,每個稱重機構的底部均安裝有舉升振動機構,稱重機構和舉升振動機構分別與控制室相連接,混凝土沉積槽用于收集沉降的淤泥,二級沉淀池的底面為斜面,且靠近溢流口的一側高于遠離溢流口的一側,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大大提高回收效率,回收效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凝土智能回收利用沉淀池及其處理工藝,屬于廢棄混凝土回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經過砂石分離機處理的廢棄混凝土在進入沉淀池后,經過一級、二級、三級沉淀池處理后廢水進行回收利用,而廢棄泥漿則大多在一級沉淀池底部沉積,經過長期累積,廢棄泥漿中水泥水化后的產物C-S-H凝膠、鈣礬石、堿性物質、細骨料、化學外加劑、未參與反應的礦物摻合料等成分的復雜混合物積累增多,給一級沉淀池造成沉重負擔,甚至致使攪拌器難以運轉,另外,導致清淤困難,耗時費力,并在清理一級沉淀池廢棄泥漿時極易沾染至人身上和周圍環境,造成對人身體的危害及環境污染。如何更好地將廢棄混凝土進行快速回收且減少人力物力使其能夠最大化進行回收利用成為一大難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大大提高回收效率,回收效率高的混凝土智能回收利用沉淀池及其處理工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混凝土智能回收利用沉淀池,包括一級沉淀池、二級沉淀池和三級沉淀池,所述一級沉淀池和二級沉淀池之間通過溢流孔相連通,所述二級沉淀池和三級沉淀池之間通過溢流口相連通,所述一級沉淀池內還安裝有混凝土沉積槽,所述混凝土沉積槽的底部安裝有四個稱重機構,每個所述稱重機構的底部均安裝有舉升振動機構,所述稱重機構和舉升振動機構分別與控制室相連接,所述混凝土沉積槽用于收集沉降的淤泥;所述稱重機構用于對混凝土沉積槽的重量,當重量達到設定值時,所述控制室控制舉升振動機構將沉降槽升起,直至升至一級沉淀池上方,并控制混凝土沉積槽振動,將所述混凝土沉積槽的淤泥傾倒至地面,所述二級沉淀池的底面為斜面,且靠近溢流口的一側高于遠離溢流口的一側。
優選的,所述稱重機構主要由稱重傳感器和防水座構成,所述防水座上設置有安裝槽,所述防水座的圓周上設置有環形連接板,所述稱重傳感器安裝在安裝槽內,所述稱重傳感器緊貼混凝土沉積槽的底部,所述環形連接板通過螺栓安裝在混凝土沉積槽的底部,所述環形連接板和混凝土沉積槽之間安裝有高彈環形密封墊。
優選的,所述舉升振動機構主要由液壓油缸和短彈簧構成,所述防水座的底部安裝有上彈簧柱,所述液壓油缸的活塞桿上安裝有下支撐板,所述下支撐板上安裝有下彈簧柱,所述上彈簧柱和下彈簧柱之間安裝有短彈簧。
優選的,所述混凝土沉積槽主要由底板、側板、背板及活動板構成,所述底板的兩側安裝有側板,底板的后部安裝有背板,所述底板的前端鉸接有活動板,所述側板、背板與一級沉淀池的池壁之間設置有縫隙,所述側板和背板上設置有多個透水孔,所述活動板與一級沉淀池的池壁接觸,且在混凝土沉積槽升至一級沉淀池上方時,活動板由豎直狀態變為水平狀態。
一種混凝土智能回收利用沉淀處理工藝,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廢棄混凝土通過混凝土攪拌站的回收系統進入一級沉淀池,澄清液進入二級沉淀池,二級沉淀池的澄清液進入三級沉淀池,三級沉淀池的澄清液回收利用;廢棄混凝土在一級沉淀池慢慢沉積,稱重機構稱取廢棄混凝土的重量;當重量達到設定值時,控制室控制舉升振動機構將混凝土沉積槽升起,直至混凝土沉積槽位于一級沉淀池的上方,混凝土沉積槽呈傾斜狀態,使沉積的廢棄混凝土從混凝土沉積槽滑出,回收至回收車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建投晉南建筑產業有限公司,未經山西建投晉南建筑產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85471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